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要聞>圖說 圖說

村干部給留守兒童當“保姆” 父母返鄉擺宴謝恩(圖)

2015年02月17日 09:27 | 來源:華西都市報
分享到: 

168942240

感恩壩壩宴。

3190038600

志愿者與留守兒童在一起。

4209093409

文化列車開進石埡子村文化院壩。

  2月14日,德陽市旌陽區揚嘉鎮新春聯歡會“我們的村晚”上,來自新隆村的舞蹈隊表演的藏族舞蹈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舞蹈隊中幾個男子的舞姿更是逗樂了大家。村支書彭善喜便是跳舞的男子之一,“她們硬要我跟著一起跳,推不脫。在村上的壩壩里跳下還可以,這上舞臺跳,簡直緊張慘了。還好還好,動作還比較簡單,再復雜點就莫法跳了。”

  彭善喜所說的“壩壩”,是德陽在全市規劃建設試點的“文化院壩”,截至目前已建成331個,他所在的新隆村文化院壩便是其中之一,壩壩舞是這里的特色。

  幸福茶苑

  一杯茶一部電影 老人享受愜意生活

  早上9點半,德陽市經開區龍井社區幸福茶苑,工作人員剛剛做完清潔。幾個老人出現在門口,每人手里都提著一個保溫杯。“自己帶茶葉,1元錢的開水錢,耍一天。這里喝的話,就2元一杯茶。”76歲的社區居民王昌祥說,兒孫們都在忙工作,一個人在屋里只能看看電視,“沒有意思,出來走走,找幾個老鄰居,搓會兒麻將擺擺龍門陣,享福得很呢!”

  電子閱覽室里,正在放映老版《智取威虎山》,幾個老人一邊喝茶一邊看電影,別說多享受。謝林才老人說:“現在社區的文化活動非常豐富,沒事我就到這里看電影,跟鄰居們擺龍門陣,每天都過得舒心快樂。”

  “走,吃飯去。”還沒到中午12點,龍井社區的便民食堂就已經開張了,來這里吃飯的人絡繹不絕,絕大多數是老年人。黃大爺上午鍛煉了一會兒身體,喝會兒茶,中午就在便民食堂吃午飯,下午和老友們一起打麻將,生活頗為愜意。“家里吃頓飯洗洗涮涮太麻煩!”黃大爺說,相比外面小館,便民食堂的飯菜更放心。一頓午餐7塊錢,葷素搭配,很實惠。

  社區書記姜弟云說,龍井社區共有23182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1400多名。為了方便社區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能夠吃上便宜又放心的午餐,社區專門建立起便民食堂。“每餐三菜一湯,只收7元錢成本費,對空巢老人每餐只收5元錢。”

  “我們這里文化院壩的特色就是一院一壩,院子里主要是幸福茶苑、食堂、老年日間照料室、康復理療室、心理咨詢室、老年淋浴室等,壩子就主要是跳壩壩舞搞文化體育活動的。”姜弟云帶著記者來到壩子里,這里還有一個小舞臺,臺上一群社區大媽正在排練扇子舞,一旁的體育設施區,籃球場和乒乓球臺上也有居民在享受著閑暇時光,“這個廣場原先是一處荒草雜生的地方,經過整改變成了現在干凈整潔的水泥場地。”

  龍井社區的文化院壩除了文化,更是養老的院壩、健身的院壩、創業的院壩、法律援助的院壩和“一站式服務”的院壩。95歲的孤寡老人吃住行都在這個院壩里,在成都打工受傷的社區居民在這里得到了免費的法律援助,創業大學生則從這里獲得了上百萬元創業貸款……

  美麗新村

  一片“芍藥谷”拉動3700萬旅游收入

  當夜幕降臨時,中江縣集鳳鎮石埡子村的文化院壩響起了廣場舞的音樂,吃過晚飯的婦女和老人們,三三兩兩往這里聚集,踩著音樂的節拍翩翩起舞。這個以花為媒建設的美麗新村,每年四五月芍藥花開時,都會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光臨,村里的“芍藥谷”人滿為患。2014年第二屆芍藥花賞花節,芍藥谷共接待游客31萬人次,拉動全縣旅游收入3700萬元,村民們著實嘗到了甜頭。

  芍藥花,讓這個曾經經濟滯后、道路不通的小山村變了模樣:土磚房子變成了清新的川西民居,泥巴路變成了柏油路,村民們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現在不只居住條件和環境好了,干完農活吃過晚飯,我們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樣,去廣場上跳舞健身,還可以去農家書屋看書喝茶,比城里人還要悠閑舒服。”村民們高興地說。

  “今后這個文化院壩,不僅是平日里群眾文化活動的場所,還要成為展示我們芍藥谷旅游文化產品的場所。我們還打算引進一家企業,組建旅游聯盟,把村民新建的房屋中住不完的,讓企業統一管理,租給游客使用。”村支書田明闊說,這樣能帶動村民致富。“當然,也鼓勵村民自己搞農家樂。”目前,通過發展芍藥產業和鄉村旅游,石埡子村人均年收入增長到萬元。

  德陽農村的文化院壩,除了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更變成了科技的院壩、致富的院壩。中江石埡子村研究的是發展芍藥種植,綿竹麓棠研究的是發展玫瑰產業,種枇杷的技術、種獼猴桃的技術、種蔬菜的技術……都送到了院壩里,給老百姓增收致富帶來了幫助和實惠。

  留守兒童

  志愿者和圖書室伴他們快樂成長

  2月11日上午,德陽市中江縣南華鎮蘇壩村的一戶農家小院里傳出陣陣歡笑聲,3名大學生志愿者正和該村的部分留守兒童一起做游戲。

  3名志愿者的老家都在中江,且在同一所大學里讀書。放寒假前,伙伴們決定組隊為家鄉留守兒童送去溫暖和祝福。“我們都是第一次當志愿者。”負責人謝沂非說,他們除了一對多輔導南華鎮30多名留守兒童的作業外,還選擇入住到家庭較困難的孩子家中,與孩子們同吃、同住、同游戲、同勞動,進行零距離溝通。

  “中江縣是勞務輸出大縣,每年外出務工人員47萬,全縣留守兒童有7萬多人。”志愿者張雪芹說,這次親情陪護活動為期大約一周,除了關愛留守兒童,還包括留守老人和敬老院的老人,“希望我們的短暫陪伴能讓他們感到快樂。”

  富強村的13個留守兒童,更是將村上的文化院壩當成了家,“文化院壩里有圖書室和電子閱覽室,這些娃娃每天早上吃了飯就來了,比我們值班干部還早。”村支書周正壽說,村干部自發當起了這些孩子的監護人,關愛他們健康成長。

  志愿者和村干部對留守老人和兒童的付出,讓孩子們的父母非常感動,每年打工回來,他們都會用壩壩宴的方式謝恩。“真的要感謝這么多好心人的幫助。老人的身體健康我們放心了,小孩的成績更好了,我們在外掙錢也更安心了。”面對志愿者和村干部,村民孫美玲幾乎要落下眼淚,“來,敬你們,感謝了,感謝了!”

  延伸閱讀

  文化院壩建設“話語權”交給群眾

  建設文化院壩,中江將“話語權”交給群眾。根據該縣部分年輕人在外打工,老年人、兒童留守家中的現狀,打造老年活動之家、留守兒童之家。331個文化院壩全部建設完成,城鄉的文化活動也更加豐富多彩:羅江縣的情系農民工“文化列車”來到農民工身邊,旌陽區的“文化院壩村晚”……

  德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建明說,德陽大力構建富有地方特色的聚居點文化院壩、特色文化院壩,解決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問題,并且引進文化企業參與院壩建設,提高院壩的造血功能,并積極探索“公司加院壩”、“院壩有償服務”、“文化活動與文化產業相結合”等市場支撐、多元化運作機制,為文化院壩的高效、持久運轉提供財力保障。華西都市報記者曹豐 唐金龍 攝影報道

 

編輯:劉妙詩

關鍵詞:村干部 留守兒童 保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