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最高法:傳統詐騙染指互聯網期貨投資等新興領域

2015年11月25日 08:04 | 來源:法制日報
分享到: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至2015年10月,全國法院共審結詐騙犯罪案件14.6萬余件,其中2013年4.7萬余件,2014年近5.5萬件,2015年1月至10月近4.4萬件。這些詐騙案件中,以一般共同犯罪居多,還有一定數量的集團犯罪,多數犯罪分子被處以有期徒刑。

  私搭電商平臺行騙被判無期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發布法院系統近3年來審結詐騙犯罪案件情況,同時公布9起典型案件,警示公眾要不斷提升防騙意識。

  9起典型案件中的兩起為網絡詐騙。其中,李某等5人私自搭建電子現貨交易平臺詐騙案,詐騙金額高達4716萬余元。

  2013年4月,李某等人設立重慶晨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不具備正規現貨電子商務平臺資質,沒有農產品現貨的情況下,利用購買的電子交易軟件私自搭建晨優電子現貨交易平臺,開設花椒、辣椒等12項虛假農副產品現貨交易。

  晨優公司內設業務部、市場部等部門,在重慶、上海等地發展多家公司作為代理商。晨優公司及其代理商的業務員通過打電話、QQ聊天等方式,以高回報、低風險、實物保證為誘餌,在全國范圍內誘騙被害人進入晨優平臺進行交易。晨優公司則通過注入大額虛擬資金,控制交易行情,強行平倉等手段騙取被害人錢財。

  2013年5月至12月,晨優公司及其代理商騙得客戶虧損金額共計4716萬余元,其中,晨優公司實際獲得1514萬余元。最終,除李某被判處無期徒刑外,另外4名主犯分別獲判15年至10年不等有期徒刑。

  最高法刑一庭法官指出,近年來,詐騙已波及到互聯網電子商務、網絡借貸、期貨投資等新興領域。此類犯罪隱蔽性、欺騙性和誘惑性強,部分犯罪團伙請來專業人士作參謀,通過不固定回報率、由代理人負責提現返利等手法規避法律、逃避打擊;犯罪團伙呈現集團化、專業化特點,有的涉案公司聘請專業運作團隊,組成專門隊伍虛構、包裝投資項目,介紹、游說、引誘群眾投資,公司實際控制人與專業運作團隊按比例分成;犯罪參與人群呈多元化發展,部分群眾明知有風險,卻抱著僥幸心理,專門尋找高額回報項目主動參與投資。

  老手法詐騙弱勢群體屢得手

  9起典型案件中有多起為傳統詐騙犯罪,手法相當老套,但仍有不少群眾上當。

  在黃某等人以收購手機為名進行的詐騙案中,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夠屢屢得手,主要是因為他們選擇的作案對象多為中老年人,這類人群大多有些積蓄,往往為圖小利而放松警惕。

  黃某等人分工明確,分別扮演高價收購手機的老板、手機銷售老板的熟人、手機銷售老板的弟弟等角色,通過一系列忽悠讓受害人相信,參與投資這筆生意有差價可賺,騙取多名受害人近8萬元。

  雖然詐騙金額不多,但由于多次詐騙且詐騙72周歲以上老人兩人,不法分子被從重處罰,黃某被判有期徒刑5年,并處罰金5000元。

  在王某合同詐騙一案中,王某4個月連續詐騙11起,詐騙對象全部為農民。王某以銷售化肥的名義收取預購款,以簽合同收購飯豆未給貨款等形式,騙取農民近43萬元。最終,王某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6個月。

  假扮大師消災行騙在農村較為常見,帥某等4人就是靠這一伎倆騙得多人錢財。不法分子以治病消災為由將被害人誘至所謂“大師”處,將事先獲知的被害人基本情況告知“大師”,“大師”先“算”出被害人情況獲取其信任,再告知其家人有災,加上其他不法分子搭腔,被害人深信不疑,拿錢消災。

  最高法刑一庭法官說,冒充郵政人員以送大禮為名利誘等老手法詐騙,仍然層出不窮。提醒廣大群眾,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與陌生人搭話時,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如若發現可疑人員實施詐騙,立即打“110”報警。

  新事物新項目成詐騙新目標

  租賃汽車、信用卡、“美麗鄉村”工程……近年來出現的新生事物和國家推行的新項目,成為不法分子眼中的香餑餑。

  得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某村列入“美麗鄉村”建設計劃后,劉某找到建筑包工頭張某,聲稱自己有關系可以幫助拿到工程合同,獲得張某工程建設押金6萬元。3天后張某獲知,“美麗鄉村”建設工程承包需村民小組開會討論決定并報鄉政府審核才能簽合同,而此時,劉某已舉家搬回廣東老家。最終,法院以詐騙罪判處劉某有期徒刑3年6個月,并處相應罰金。

  近年來,租賃汽車行業火熱,不少不法分子盯上其中的“商機”。2014年8月,姚某等人以虛假身份分別從4家汽車租賃公司租到4輛汽車,在異地抵押變賣獲利,涉案金額70余萬元。姚某獲刑11年,并處罰金5萬元。

  李某在農業銀行辦了一張信用卡,截至2014年7月,李某累計透支本金,加上利息、滯納金合計6.7萬元。其間銀行工作人員多次采取電話、上門催收的方式讓李某還款無果。

  后來,李某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并如實供述其犯罪事實。李某的親屬幫其退還全部欠款。最終,法院判處李某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6個月,并處罰金。

  最高法刑一庭法官提醒,明知沒有還款能力大量透支,可能構成信用卡詐騙。即便沒有能力一次性償還,也要想辦法按照銀行最低還款額要求償還部分款項,避免受到民事甚至刑事處罰。如果消極躲避銀行催收,一旦銀行報警,即使償還透支款項,也將留下犯罪記錄。

  □ 記者  周斌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詐騙 互聯網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