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文化交流需“懂你”

2016年01月08日 09:50 | 作者:劉文俊 |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跨國文化交流,不是你來或我往的單程票,而是一張既知己、又知彼的往返票

  

國內一家雜技團,近日到莫斯科做交流演出。在一個節目中,為了體現主人公的貪婪和矯情,特意編排了“給10元被婉拒,給100元遭瘋搶”的橋段。但臺下的俄羅斯觀眾對此卻毫無反應,因為他們并不清楚,什么顏色的中國紙幣更值錢。

雜技、武術等以肢體動作為主的節目表演時往往“動手”不“動口”,在跨境傳播中擁有跨越語言障礙的天然優勢。但若不注意使用恰當的道具,仍可能造成理解障礙。上述節目如借助俄羅斯面值1000盧布、5000盧布的綠色、紅色紙幣,表演效果自然大不相同。

貨幣顏色的差異,其實是各國獨特文化碰撞的投影。筆者在不同國家多次看到,中國畫家向外國觀眾描述畫風、藝術修養所達到的境界時,往往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因為過于地道、精妙的漢語表述,反而難以準確地譯成對方語言。無獨有偶,俄羅斯“高大上”的芭蕾舞,不少外國觀眾欣賞過后,也存在“寶山空回”的遺憾。如何實現“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值得藝術工作者思考。

除了藝術領域,企業、個人的社會活動,也免不了和當地文化習俗“親密接觸”。白象電池、蝴蝶縫紉機在歐美銷路長期受阻,源于兩個詞語在英文中的形象不佳。在俄羅斯,帶有“輝”“慧”等字的中國人名,最好在拼音第二個字母后加一個字母,否則,俄語直譯就會令人產生惡意聯想。可見,如何讓不同的語言、習俗“愉快相處”,一直是國際文化交流的難題。

1954年日內瓦上映《梁山伯與祝英臺》前,周恩來將片名巧妙地改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貼切生動的比喻,一下子拉近了與歐洲觀眾的距離,大大提升了交流效果。去年10月,習近平主席訪英時,提議兩國明年共同紀念莎士比亞與湯顯祖逝世400周年,顯然也有“中英對照”的考慮。從這個角度來看,文化交流的深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方能否在文化內涵、影響甚至時間節點上,找到微妙的心理共鳴。

與經貿往來有所區別,文化的國際認同從來都是潤物無聲,徐徐推進。粽子在最早出口時,名稱是一段冗長的名詞解釋。隨著時間的推移,粽子被許多國家民眾所熟知和喜愛,也回歸于自己的名字“zongzi”。與其類似,二胡、太極、臉譜、陰陽、麻婆豆腐等帶有濃厚“中國風”的事物,也都經歷了從意譯到音譯的循序漸進。可以預見的是,當異國文化的甘泉流入更多人群的心田,當初再別扭的稱呼,也總能轉換成令雙方都感到恰如其分的存在。

普希金創造了現代標準俄語,前提是其精通法語這門外語。如果只“懂我”而不“懂你”,文化的絢麗多彩,充其量也就是散落于各國的單色疊加,無法達到世界范圍內“你懂的”的良好效果。從這個意義上講,跨國文化交流,不是你來或我往的單程票,而是一張既知己、又知彼的往返票。買對了票,“旅行”時心里才會更踏實、更放松。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文化交流需“懂你” 跨國文化交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