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書畫·現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臺北故宮推董其昌特展:是松江一霸還是書畫大家?

2016年01月25日 20:05 | 來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 

董其昌(1555-1636),《明史》本傳稱其:“天才俊逸, 少負重名。性和易,通禪理,蕭閑吐納,終日無俗語,人擬之米芾、趙孟頫云。”盡管在歷史傳聞中的董其昌有太多“惡霸”的故事,并最終演化為“民抄董宦”事 件,但單就書畫論董其昌依舊是明代后期的藝壇領袖,也是啟迪后世無數書畫家的一代宗師,他的書畫作品與理論都深具啟發與創造性,以“妙在能合,神在能離” 為追求境界。


\

  董其昌書法輞川詩(局部)


2016年1月9日起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妙合神離——董其昌書畫特展”,此次展覽從臺北故宮院藏超過300件的董其昌相關作品中,挑選代表性的63件書畫作品與重要鑒藏品展出。以數量豐富的紀年展件為主軸,以呈現董其昌藝術發展的脈絡,使觀者能對其生平與藝術成就有更深入的了解。這也是繼臺北故宮推出“明四家”特展后,又一位明代書畫大家特展。


董其昌在廣泛追索古代名家畫作的過程中,提出唐代以來繪畫“南北宗”的發展史觀,并超越傳統的臨仿格局,前所未有地提升對筆墨抽象美感與圖像動勢的 關注,除成就個人獨特畫風外,也體現對畫道的終極追求,“集大成”的主張及風格則引領其后文人畫風的轉變。書法方面提倡汲古創新的臨摹觀,偏好典雅秀逸的 傳統書風。身為晚明書壇的盟主,董其昌也深受清初帝王的喜愛。


同時,董其昌也精于書畫鑒賞,收藏經眼過眾多古代書畫精品,衍生出獨樹一幟的書論與畫論,與自己的創作理念與實踐不斷印證,所提出的許多觀點至今仍 對書畫創作與藝術史研究影響深遠。此次展覽也展出了董其昌最重要的收藏《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前隔水上留有他對此卷的詠嘆:“吾師乎!吾師乎!一丘五岳 都具是矣。”


\

  此次展覽中的限展作品


董其昌的書畫創作


董其昌自言17歲學書,22歲學畫。其書初學顏真卿(709-785)《多寶塔碑》,后遍臨魏、晉、唐、宋諸名家,融合為秀逸遒勁的精致典雅書風, 兼擅行書、草書與楷書,為晚明傳統帖學書風的集大成與開宗立派者。其畫著重師法自然,希望藉由筆端展演天地生意,并以追溯文人畫源頭為目標,嘗試重現唐、 五代、宋、元各名家的風格氣韻,以創造性的臨仿向傳統致敬,并進行對話。


\

  明 董其昌 輞川詩 書法


公元1600年暮春,董其昌到宜興(荊溪)拜訪同年進士吳正志(1562-?),并為他書寫王維(701-761)《輞川詩》。吳氏為宜興收藏家,兩人交往相當密切頻繁。


董其昌收藏過的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后來也轉入吳正志手中,1650年(庚寅年,黃公望完成富春山居圖為至正十年,即1350年,亦為庚寅年)其 子吳洪裕臨終前試圖燒掉此畫,所幸搶救出來。也因為這次“劫難“,現存的《富春山居圖》分為兩卷,一卷被命名為“無用師卷”,現藏于臺北故宮,另外一卷名 為“剩山圖”現為浙江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此兩卷曾在2011年臺北故宮舉辦的“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中共同展出,此為后話。


此冊用筆含蓄而凝斂,線條圓厚潤澤,卻又不失清勁與力度,豐富多變的墨色,反映出運筆的動作與書寫節奏,稍微敧側的結字,讓作品顯得更加生動活潑。


\

  明 董其昌 葑涇訪古圖


萬歷三十年(1602)正月,董其昌與同年顧家明一同歸自檇李(嘉興),遇雨宿于葑涇,檢賞古人名跡之余,興起繪成此圖。


\

  明 董其昌 葑涇訪古圖(局部),左三為陳繼儒的跋


從摯友陳繼儒(1558—1639)的跋語得知,董其昌此作融會并再現了他對王維、董源風格的理解。將源自董源(北苑)的披麻皴作疏密安排、濃淡點 畫的層層堆疊,令畫中山石呈現出瑩潤的質感。前后景環水坡石間,則安置靜謐的茅屋與小亭,儼然有王維(右丞)《輞川圖》之意趣。


\

  明 董其昌 夏木垂陰圖


此作是董其昌難得的巨幅作品。畫面下半主要由枝伸葉展的聳立雙樹撐起,與陡然升起又朝畫外扭動的中景巨巖,及遠景層疊山頭,彼此連貫呼應,儼然有擎 天之勢。另透過山嶺坡陀邊界、樹列、云帶、林木枝干的布列,將全圖物象交叉成斜向的塊狀嵌合,形成視覺上緊湊豐盛的合奏。根據題跋,董其昌曾于北京觀覽吳 廷所藏的董源《夏木垂陰》圖,從中參悟黃公望山水實脫胎自此。此作力追董源、黃公望兩大家,欲與之頡抗的意味鮮明。


董其昌的書畫收藏


董其昌精于書畫鑒藏。十六世紀的70年代后半葉,他開始參與書畫鑒賞活動,90年代起著手收藏歷代書畫名跡。終其一生,董其昌寓目、賞鑒、收藏的書 畫、法帖多達數百幅,這些作品都是他研習書畫、增加學養、豐富胸中丘壑、建構書畫理論的重要基礎。他在書跡、畫作上的題跋,或辨識真贗,或品評作品優劣, 或敘述源流特色、記載流傳經過等,不但為這些作品增色,是研究董其昌書學畫論觀點重要的參考資料,更提供了他藝術交往和書畫收藏的豐富訊息。


\

  宋 米芾 蜀素帖(局部)卷


米芾(1052-1108),字元章,湖北襄陽人,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并稱北宋四大書家。此卷為米芾應林希(活動于1068-1100)之請,于 珍貴的蜀素上書詩八首。雖寫于烏絲織成的界欄中,但行筆飛揚恣肆、神采生動,絲毫不為格式所拘。董其昌盛贊此卷為“如獅之捉象,以全力赴之”。


董其昌在翰林院任職時,先得《蜀素帖》的摹本,萬歷甲辰年(1604)用所藏的數件名跡和徽州古董商吳廷換得此卷,乙卯(1615)左右此作則轉入好友陳巘之手。七十九歲董氏在京再見此卷時,心中則充滿無限的感慨。


\

  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局部)卷


黃公望(1269-1354),字子久,號大癡。江蘇常熟人。善書能詩,又擅畫山水,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此卷描繪富春江一帶的山川風物,景象或幽遠深邃,或清朗開闊。全卷用筆或平緩沉靜,或灑脫縱逸,是黃公望晚年的精心杰作。


在黃公望的畫作中,董其昌對此卷的評價最高。萬歷丙申(1596)在友人華中翰的資助下,董氏如愿已償地購得此卷后,便是一直為他所珍藏,并多次摹寫。直到晚年,因家道中落,董其昌不得已才將此卷質押給他同年好友吳正志。


\

  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局部)卷 黃公望自題


\

  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局部)卷 董其昌跋


細細閱讀兩人在“富春山居圖”上的題跋,不難發現黃公望云游山水的道家精神并已料到此卷在歷史中將被“巧取豪奪”的命運;與之相較,董其昌的題跋則 透出其禪宗思想和“南北宗”論的看法,在董其昌將以王維(摩詰)開山、“一超直入如來池”成為“南宗”,將李思訓為鼻祖的山水繪畫方式稱為“北宗”,提高 “南宗” 在繪畫史上的地位,認為董源、米芾、倪瓚等的作品,平淡幽真、天機發露,可謂“逸品”。然而,其“南北宗”論更是在告訴今日的畫者:“跡者神妙于法之中。 法者流通于跡之外”(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傳統絕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美的歷程。



編輯:陳佳

關鍵詞:臺北故宮 推董其昌特展 是松江一霸 還是書畫大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