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共享單車沖擊修車攤 老攤主:從人家等我到我等人家

2017年03月16日 17:13 | 來源:北京晚報
分享到: 

最近半年,在廣安門內大街西磚胡同北口旁擺攤修車的許合森挺不開心。他的修車小攤已經在這里擺了25年,在汽車日益普及、地鐵日益發達的城市發展中,盡管修車生意漸少,但他始終堅持著這個小生意。

隨著共享單車的普及,許合森的生意越來越差,時常半天時間無一人來修車,這已讓他萌生退意。兩廣路多家修車攤的攤主都有類似的感受。

整個下午沒什么生意

許合森被附近街坊們稱作老許,生于1960年。從1992年起,他利用業余時間在路邊擺攤修車,逐漸變成了專業的修車個體戶,還曾開過幾年自行車鋪。他的修車攤位于廣安門內大街路南的一個過街天橋下,路邊擺放著兩個鐵皮柜子,里面分別裝著修車工具和配鑰匙的機器,臨近街邊的柵欄上,掛著幾臺投幣式充電機,給來往的電動自行車充電用。

下午時分他就坐在鐵柜旁,拿起玻璃大缸子喝著水,不時與身邊街坊們聊聊天,或是站起身來走到輔路上看看過往的自行車。整個下午的時間北京晚報記者與他聊起修車的經歷,只遇到了兩個人前來修車,其中一人推著略有異響的電動自行車,經檢查車并無大礙,只是減震器發出聲音;另一個小伙子前來更換閘線,老許幾分鐘做完了這幾塊錢的生意。此外還有一個在附近經營飯館的中年男子,找老許借角磨機改造炒勺,“有錢你就給兩塊,沒錢就算啦。”

倒是路邊柵欄上掛著的投幣式充電器,時常有人來使用。騎電動車的人向老許更換1塊錢鋼镚,三個小時之內有七八個人來充電。“它現在是我的主要生意,每天充電的不下20人次。”老許還從幾米外的家里拉出來一根電線,方便自帶充電器的車主使用。

“忙?已經很久沒有忙起來啦。”老許說。

從人家等我到我等人家

“修車的生意,一直到2009年我覺得都不錯,起早貪黑每個月能掙幾千塊錢,但之后就差了。”老許說。十年前乃至更早的時候,他每天早早起床出攤,都會有修車人等候在路邊。“現在掉過兒了,我坐等生意。”

“我們上學怕遲到,所以騎共享單車挺好的。”一名騎車學生回復稱,不少同學每天必騎共享單車,若遇到故障,無需修理,只要放在路邊即可。學生們一般對上學路線比較了解,總能找到下一輛替代車。

在老許看來,“自行車王國”逐漸發生了改變,地鐵線修通人們改變出行方式、汽車普及之后開車人增多、北京疏散人口附近老平房區拆遷,這些原因綜合起來,讓修車的生意逐漸下滑。

直到半年前共享單車尚未普及,“修車的生意好歹能支撐我的生活,每個月修車還能有一兩千塊錢的收入。”如今共享單車眼看著多起來,“有時候整個下午到晚上都沒人來修車,修車的收入已經很難計算,也就是過去的三分之一。”

他也聞聽有傳言說,一些共享單車公司將修車業務承包給路邊修車小攤,但這樣的好事并沒落在他頭上。而且,“沒有顧客推著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來修理,只有極個別的時候,有人來打個氣或是調整下座椅。”如此小業務每次不過是幾毛錢的收入。

下午4點,北京晚報記者在老許攤位前、廣安門內大街南側輔路觀察了十多分鐘。從他攤位前經過的各種自行車一共200輛,其中電動自行車95輛,共享單車59輛,普通自行車46輛。一些背著書包放學的孩子,也三五成群地騎著共享單車經過。

老攤主改配鑰匙和修鞋

下午3點,老許準時騎上了自己的電動小三輪,他承接了附近一家居民接孩子的業務,每天兩趟從不遠處的一個小區將孩子接送至牛街附近一家小學。這段時間里,他會叫妻子出來為他看攤,“反正也沒什么生意。”

攤位上配鑰匙的工具,是老許2000年添置的,因為不時有路人詢問這項業務。此外他攤位的鐵柜上,還多了一臺修鞋的機器,“幾天前才買來的,加上一些用具配件,一共投資了2000塊錢。”老許坦言,修鞋的手藝還在慢慢摸索中,“給我一年時間,我就能把這攤兒撐起來。”

修車需要花錢囤配件,他自己也年近60歲,身體不好,因此他已在考慮未來停止修車的生意。“說實話,如果不是守家帶地,我現在就不修車啦。”配鑰匙、修鞋的生意對體力要求不那么高,是他未來的“發展方向”。

北京晚報記者在廣安門內大街至廣安門外大街路邊詢問了多個修車攤,攤主們無一例外地感受到了共享單車對修車行業的沖擊,其中最“樂觀”的說法是生意下降了一半。有攤主說,他普通自行車零配件的銷售量下降了整整一半。無論是北京攤主還是外地攤主,都談道,隨時可能“撤了”。

另一位攤主許克才稱,確實有同行曾經與共享單車或下屬公司接洽過,對方打算聘用為公司的修車工,“但聽說,工資并不算高,也就是兩千塊錢。對于我們外地人來說,這些錢不夠在北京生活。”

“不修車也算社會的進步”

許合森生在河北滄州,自從上世紀80年代來到北京打工,娶了北京的妻子之后,就一直居住在廣安門內大街附近。他的攤位距離家里不過是幾米遠。1999年,他所在的建筑公司改革,他很慶幸在提前幾年就已經悄悄做起了修車的小生意。

后來臨街的小房還曾經用來開過一陣自行車鋪,并且2003年非典時期,“街上公交車都空了,人們擔心傳染,所以都來買自行車騎。那一年所有自行車鋪都掙錢啦,我也掙了點兒錢。”這家鋪子在后來整治中,砌在一堵圍墻之外,與大街隔開,因此他又變回了修車人。

由于妻子、孩子都有殘疾,自己也有胃病常年吃藥,他回憶起這些年的生活,只有開店那些年手頭寬余一些。如今他會算計,攤位上的充電業務夠每個月的水電費,零七八碎的修理業務用來貼補藥費,家里人的低保金收入則用在日常吃喝上。“不得不這么細的算計啊。”

老許認為自己也好學上進。當年不僅從一個氣筒子、幾件破工具支撐起了修車攤,電動車興起的時候,他也認真琢磨了相關的維修業務,“一開始給人家修壞了電路板,還賠過人家錢。之后我買了光盤,在家看片學修電動車。但現在的顧客更喜歡到專賣店修車,所以我們掙不到什么錢。”

自己的生活不寬裕,收入在減少,不得不謀求“轉型”卻又不知道是否能成功,但老許看來,這一切卻都是“好事兒”,因為開上小汽車讓人們遠離風吹日曬之苦,騎共享單車也避免修車的麻煩,“社會在發展嘛,別把眼光總放在自己身上,如果修車這個行當消失了,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本報記者 張碩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共享單車 修車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