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人工智能發展會誕生更多新的崗位

2017年03月17日 09:06 | 作者:王碩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7日電(記者 王碩機器人智能化水平到達一定程度,就會替代大量的現場工人,出現失業潮?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3月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她并不這樣認為。

timg (8)

“目前在勞動密集型工廠存在的一大問題是招不到人。”

據徐曉蘭介紹,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人的成本也在大大增加;再加上人在生產過程中受身體、情緒等影響,勞動強度等不能和機器人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就讓勞動密集型企業迫不得已采取機器換人的措施。

另一方面,產業的升級、生產設備的智能化,對于工人的技能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很多就業人員而言,目前知識結構落后、技能單一,很難滿足勞動力市場新的要求;再加上每年新增就業的許多大學生“不屑于”去從事相關工作,就加劇了勞動密集型企業招不到工的窘境,繼續倒逼企業通過機器人替代某些工種。

“但是更應該看到,機器人是‘生產’出來的,它的發展反而會誕生許多新的工作崗位。”

中國電子學會曾與一些機構共同做過一些研究,他們發現機器人生產與勞動崗位是1:4的關系,即生產一個機器人至少可以帶動“4類”勞動崗位。“不是4個,是4類。”徐曉蘭強調,“比如涉及機器人的研發、生產、配套服務、還有品質管理、銷售等。”

更重要的是,這恰恰解決了中國人才結構矛盾的問題。

“從前,就像在卓別林的電影里表現的那樣,工人一直在從事重復的勞動工作;現在智能機器人時代的到來,操作機器人的工作變成‘更有意思的’、從事中高端產品的生產。據我們了解,工人們也更愿意在這樣的工作崗位。”

這意味著,我們國家的勞動崗位也從原來中低端隨著產業升級邁向中高端,推動勞動技能也邁向中高端。

“帶來的新問題是,產業結構的轉變,我們的人準備好了么?人力結構調整到位了么?”

徐曉蘭告訴記者,在人工智能的人才組成上,更需要復合型的人才。“知識覆蓋不僅要求涉及自動化、精密儀器、材料、電子信息等領域,還需要法學、心理學等很多文科的因素。”

“現在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教育機構怎樣根據這樣的需求,設立復合型的學科、培養復合型的人才。如何通過社會培訓的方式來提升我們技能,適應產業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時必須的人才結構的調整。”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機器人 崗位 發展 誕生 生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