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反思“獲捐仍乞討”比質疑更重要

2017年06月27日 10:54 | 作者:張玉勝 | 來源:長沙晚報
分享到: 

5年前,河南平頂山冬夜的街頭上,9歲的齊聰(化名)在爺爺爆米花的小攤旁借著昏黃的路燈光寫作業曾讓不少人動容。女孩的境遇一時間引來了大量的關注和捐助,截至2013年1月,社會各界已經給齊聰捐助了10余萬元。然而5年之后,獲捐后的齊聰仍和弟弟跟著爺爺齊長見在街頭“乞討”,齊長見的舉動,令不少人懷疑他只是在利用孩子博取同情和關注。(6月21日《北京青年報》)

W020170622459287315912

有了“10余萬巨款未花完”“齊家領取300元低保”“爺爺打麻將下館子”等多重信息,“爆米花女孩”再度上演5年前的“乞討”一幕,難免會引發人們對齊家“利用孩子博取同情和關注”的質疑。說白了,言下之意就是指責爺爺齊長見在“騙捐”。事情果真如此嗎?透過記者報道的所見所聞來看,我以為,與其對“獲捐仍乞討”質疑,不如站在當事者的角度反思。

平心而論,對于一個祖孫3人的貧困之家,10萬元捐款也許不算小數目,但平均到5年的60個月,每月也不過只有1600多元。“到現在還沒有花完”恰恰佐證了齊長見所稱的“能省就省”;如果鄰居所稱“他買了一個犁地的機器,租給別人自己賺錢,每個月也有幾千塊”的情況屬實,也算是一個不錯的舉動,畢竟“輸血不如造血”才是扶貧脫困的治本思路,只是那“幾千塊”不過是季節性獲利而并非“月收入”。

對于孫輩,齊長見老人想得很多,尤其放心不下的就是身后之事:“我年齡大了,萬一有一天沒了,孫子孫女就沒人管了。”按照老人的心愿,他想盡快找到能夠撫養孫子孫女的好心人。基于這樣的“長見”與“遠慮”,人們也便不難理解其重操“乞討”舊業和“用孩子博取同情和關注”的用意。用齊長見老人的話說,就是想“給孫輩留下點積蓄過日子”。

應該說,面對“捐款10萬、乞討依舊”的愛心尷尬,網友的質疑與擔心并非沒有道理,扶貧濟困做慈善,就當謹防不良之徒“消費善心”,就是要妥善解決好臨時“救急”與根本“救窮”的現實問題。父母均屬殘障者的齊家姐弟,如果再失去爺爺的監護,其未來究竟該怎樣安放?由此擴之,諸如此類的善款用向,是不是應該做到公開透明與有效監督?社會募捐能否追隨至孩子的成長全程?由媒體曝光和接受募捐的貧困者,該不該由政府及時接手照顧、納入長效救濟?

爆米花女孩“獲捐仍乞討”的一幕,或許只是鮮見的個例,但所暴露出的問題卻直擊公益性慈善的常見軟肋,只有透過質疑個案的表象窺測到問題的本質,并進而施以深度的反思,才有望真正消釋人們對“消費善心”的擔憂。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質疑 反思 獲捐仍乞討 齊長 長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