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戰火中的父親——抗日臺胞林思平的戰爭歲月

2017年07月10日 15:38 | 作者:高楊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父親的生日是1917年7月3日,到今年7月3日,正好是一百年。”林天民說,“他從小就有遠大的報國指向,那時臺灣被日本人占領,他每日見到日本殖民者對同胞的壓榨、欺凌,都感覺特別憤慨。從他的心底,他是個愛好和平的人,但正是因為對和平和對祖國的愛,他成為了一名軍人。”

“但這就是祖國”

事情可能要從1941年說起,那一年,一個名叫盧道龍的青年正在日本最著名的醫學院校慶應義塾讀書。這一年,有一個游學的機會要到中國大陸,他毫不猶豫地參加了。他是個生在日據時期的臺灣人,在他看來,只有到了大陸,才能找到自己的根。

但是,這趟大陸之行讓他十分震撼。“他從小目睹了臺灣人民被日本人欺壓,但到了大陸他才知道,原來大陸這么貧窮,飽經戰亂,大陸老百姓的生活比臺灣老百姓還慘,但這就是祖國,這就是家。”林天民說,“當時他就想,他要參軍,要找到中國人的部隊,把日本侵略者從我們的家鄉趕出去!”

一個初次來到大陸的青年學生要想找到抗日部隊談何容易,盧道龍最終還是沒能如愿。他回到了日本,但大陸之行的一幕幕始終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如何才能拯救自己的民族于危難?這個問題始終困擾著他。他開始接觸進步書籍,接觸共產國際在日本的人士,開始寫傳單、發小報,做著一個青年學生所能做到的一切進步宣傳。

直到1942年,他再也等不下去了。

“他找到自己的導師齋藤老師,跟導師說要離開日本,去大陸,去參加抗日戰爭。他的導師覺得很震驚,對他說:‘我知道你是進步學生,我自己也是反戰的。但是留在日本不好嗎?你還有兩年就可以博士畢業,拿到博士學位再走不行嗎?’”

盧道龍的回答是:“我不能再看著日本人殘害我的同胞。”

盧道龍的回答讓本就帶有反戰情緒的齋藤老師十分感動,他慨然借出了自己的護照,幫助盧道龍聯系到太原的一所中立醫院。

于是,1943年,盧道龍放棄了優渥的生活,帶著美麗的妻子來到了大陸的腹地。他是個勤奮好學的青年,在技術上很快展現出他的特長和優勢。同時,他也一直不忘自己回到大陸的目的,一邊繼續寫日語傳單、幫助地下黨做工作,一邊利用自己的醫生身份,為當時抗日根據地的軍民提供了大量醫療器械和藥品。

“當時的愛國臺胞中,有一個名叫林棟的,是藥學專家,也是在做為根據地提供藥品的工作。有一次日本特高課查到了林棟,林棟就跑去找他,他二話不說就把林棟掩護在了醫院里。而這些事在他看來都是‘小事’,從沒跟我們提過,直到“文革”時期,林棟站出來講出這件事,感慨地說:‘是盧道龍救了我的命。’”

頻繁的進步活動,讓盧道龍也引起了日本軍方的懷疑。地下黨工作人員通知他,讓他趕快離開,以免被搜捕。于是,盧道龍再一次拋棄一切,在著名抗日臺胞、日后臺盟中央名譽主席蘇子衡的介紹下進入了解放區。“那時候走得就相當匆忙了,除了必備的東西和醫學書籍之外,其他的東西都拋棄了。他是個近視眼,但是連眼鏡都沒拿就走了。”林天民說。

進入解放區之前,盧道龍需要起一個化名。他不忍拋棄舊姓,便與妻子林瓊琚互換了姓氏,瓊琚改名盧莉,盧道龍則改姓林。他給自己起名叫“思平”,意思是思念和平。

帶著一顆思念和平的心,林思平成為了一名解放軍戰士。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這個臺灣青年與人民的黨、人民的軍隊一道,成為那個年代輝煌歷史的一部分。

人民的天地

“父親沒事的時候,總是會給我們講在根據地、解放區時的事,后來很多老八路也常到我家,跟我講父親那時候的趣事。爸爸參軍時普通話還很不好,一著急連話都說不出來,或者迸出臺灣家鄉話。大家有時候就跟他開玩笑說:‘你是中國人,中國話你都不會說。’他就會紅著臉反駁說:‘臺灣話也是中國話!’”林天民笑著說。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但解放戰爭隨即爆發。隨著兩軍在華北平原白刃相搏,林思平真正拿起槍走上了戰場。“其實他要去,領導都是不同意的。因為那時候咱們部隊很缺乏外科人才。好多人跟他說,你一個文弱書生,又不會放槍,非得去前線做什么。他說:‘戰士在前線拼命,作為醫生我當然要去,一旦有了傷員,我好第一時間為他們救治!’”就這樣,林思平隨解放軍一路征伐,連時任華北戰區司令員的劉伯承,都曾是他的病人。

“大概是1949年的事,當時華北軍區衛生部突然通知他,讓他準備手術,且由當時華北軍區衛生部的部長錢信忠給他做助手,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來這手術肯定不一般嘛。他做好準備上臺一看是急性闌尾炎,15分鐘就把手術做完了。后來錢信忠問他:‘你知道剛才你在給誰做手術嗎?’我爸爸搖搖頭,錢信忠才說:‘是劉伯承司令員。剛才沒告訴你,怕你緊張。’我爸爸淡淡地說:‘給誰做手術都是這樣做。’后來,爸爸也沒跟我們特別提起過這件事,也是別人跟我們說,我們跑去問他,他才說的。”

或許對林思平來說,更快樂的,莫過于挽救病人的生命。

1949年4月,解放戰爭太原戰役中,解放軍一位野戰軍團長被流彈炸傷了左腿,抬到前方手術站的時候,這位姓雷的團長因為失血過多,左腿已經沒有知覺,連護士給他換藥都不知道疼了。雷團長用濃重的四川口音說:“我都沒得知覺了,還打什么麻藥,快把這腿鋸了吧!”林思平仔細為他檢查了傷口,發現他雖然骨頭斷了,但動脈血管貫通,于是耐心地一點一點取出彈片、把骨頭接好,又縫合了炸開的肌肉及傷口,然后用石膏固定,將病人轉到后方繼續治療。幾個月后,被好多人認為注定保不住左腿的雷團長可以拄拐慢慢行走了,他十分感激林思平,拿出自己珍藏的一本書送給林思明說:“有一年我肺部中彈昏迷,一個醫生救了我的命,他送給我這本日語字典我一直珍藏著。他的醫術跟你一樣高,我又不懂日語,這書我就送給你吧!”林思平接過書一看,扉頁上赫然寫著“盧道龍”。林思平哈哈大笑說:“我就是盧道龍呀!”這位爽快的四川漢子又驚又喜,拉著盧道龍的手說:“你這是第二次救我的命了!”說罷,從內衣中掏出一把精致的德國制左輪手槍送給林思平,作為永久紀念。

不能說的秘密

對于林思平來說,前往大陸抗日是一條尋根之路,一條追尋夢想之路。但是,對于妻子林瓊琚,這條路就更復雜、更艱辛一些。林瓊琚出生在臺灣著名世家,從小養尊處優,若林思平沒有來到大陸,他們無論在日本或回臺灣,都會過著無憂的生活。但是,一切當林思平決定回國抗日時就改變了。解放戰爭時期,部隊四處征戰,林瓊琚帶著剛滿周歲的兒子天民咬牙跟隨。“連我的林明美姨姨都說,媽媽這么個千金小姐,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中能堅持下來,真是不容易。”

林天民說,兩岸隔絕之后,母親再沒有機會回鄉。這份濃濃的鄉愁,她更多是留給了自己。只是偶爾全家一起吃飯,母親會懷著淡淡的愁緒說:“唉,當時我小的時候,家里人口很多,我們坐一桌,傭人坐一桌。”

而在林瓊琚心中,還深埋著一個秘密。“我們都知道不能提,一提媽媽就要哭的。”林天民說。

那就是天民的哥哥,林瓊琚的長子寬民。

“那是1944年的事,那時爸爸已經在大陸的醫院工作,臺灣傳信來,說爺爺過世了。我父親是十分孝順的,當即決定全家回去奔喪。但那時候太平洋戰爭已經爆發,飛機票買不到,船票也只剩一張,父親只能把母親和剛滿一歲的哥哥寬民留在東京,獨自回臺灣。然而輾轉近一個月,當他從臺灣回到東京,哥哥已經因為小兒肺炎去世了。”

說到這,林天民忍不住把眼鏡拿了下來,甚至忘記了拿紙巾擦掉滿臉的眼淚,一聲長嘆,屋內寂靜無聲。

“然而即使是這樣,父母親還是決定,要返回大陸,繼續和祖國、和人民站在一起。”林天民說,“只是哥哥寬民的事,成為我家的一個‘不能說的秘密’,沒人能承受說起這件事的傷心。”

今年是林思平誕辰百年,懷著對父親的無限思念,林天民編纂了畫冊《百年林思平》。在這本畫冊里,有一個很重要的章節,是林思平為孩子們拍攝的照片。即使在十分艱難的戰爭時期,林思平仍然為自己的孩子留下了大量影像。多年之后,在給子女的信里,他還會時常回憶起他們幼年的時光。“我知道,父親是非常愛孩子的。但是,如果戰爭一直持續,日本侵略者、殖民者不被趕走,沒有人的孩子能無憂無慮地成長。我想這也是爸爸希望告訴所有人的:和平是最寶貴的財富,祖國是永遠的根。”(記者 高楊)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抗日 臺胞 大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