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點燃愛心的“一元購畫” 錢都去哪兒了

2017年09月05日 14:49 | 作者:胡印斌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還記得前幾天在朋友圈刷屏的“小朋友畫廊”嗎?當時,它僅用7個小時就籌集善款1500萬元。此后,活動引發了“捐款去向”“畫作是否代筆”“善款不給作者”等質疑。

“一元購畫”將公益與移動社交綁在一起,新穎的形式與社交網絡完美結合,迅速凝聚了公眾的愛心。就像WABC無障礙藝途的發起人苗世明事后說的那樣,“應該讓它繼續籌下去,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子彈”顯然是不可能再飛一會兒了。因為,幾乎與滿滿的參與熱情同步,公眾的質疑聲也日漸響亮。這些質疑一點都不新鮮,依然是以往一再被強調的那些內容,這些善款究竟將如何使用?發起方為何不及時公開捐款記錄、項目進展等相關的關鍵信息?如果這些信息缺失,則公眾又如何確保善款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如果說活動當天不公開“捐款去向”,似乎也可以理解,信息的收納、整理、核查等等,都需要時間,但至今只是籠統地說明,“善款將用于幫助特殊人群融入社會”,未免大而無當,并非“精準”去向,并不可能消除公眾的疑慮。

根據相關發起人苗世明的說法,1500萬元的用途“在籌款前我們都已經規劃好了,主要是用作目前已有的十個城市機構的支出經費,和新城市的拓展經費”。這也讓人不解,既然在籌款前已經有所規劃,那為什么在發起捐款時不作相應說明?事實上,“一元購畫”在募捐時并沒有講清楚究竟為誰捐款,而只是含糊地表述,“捐贈一塊錢就可以買一幅自閉癥、智力障礙人群的畫作”。

這也導致捐款者的意愿與款項用途不可避免地出現偏差。試想,如果一開始就說是為機構募捐經費,公眾還會有如此強烈的捐贈熱情嗎?盡管強調“自閉”“智障”等,或許是一種宣傳策略,意在激發公眾柔軟的愛心,但這是不是“以偏概全”?至少,并不規范。

種種疑點,目前還有待進一步回應,但不管有意無意,由此暴露出來的公益捐贈“痼疾”,卻是根深蒂固的,這或許可以算是一種“愛心病”。其表現往往是,重募捐、輕交代;重義務、輕責任;重愛心、輕監督;強調社會轟動效應、忽略具體細節披露……至于公益慈善最核心的信息公開透明問題,則被擺放在靠后的位置,甚至完全取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

以前不少人批評國內一些官方色彩濃厚的慈善組織信息不透明,實際上,這也是大多數慈善組織的通病。募捐是一回事,款項使用則是另一回事。這其中,既有遮蔽、扭曲部分信息的做法,也不乏頻頻改變款項用途的惡劣事例。正是在這樣一次次的折騰中,公益慈善的愛心之路越走越窄,直至無路可走。

也因此,有必要從國內公益慈善領域的整體生態審視“一元購畫”。一方面,慈善組織應該遵守《慈善法》的相關規定,主動公開募捐的相關細節,以重建社會的信任。另一方面,監管方面也該主動作為,確保愛心落到實處。根據《慈善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對慈善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對慈善行業組織進行指導。同時,民政部門應當建立慈善組織評估制度,鼓勵和支持第三方機構對慈善組織進行評估,并向社會公布評估結果。唯有構建起嚴密的監督制度體系,并積極作為,督責行業自律,才能敏銳察知社會冷暖,并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愛心 慈善 一元購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