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扶貧有準頭 脫貧有奔頭

2017年10月30日 09:56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現在,一天吃五頓飯都沒問題!”一見面,湯溝鎮黃儀村貧困戶高良忠就半開玩笑地說,他解釋,現在的日子是幾年前不敢想的,身體好了,家境殷實了,苦日子熬出頭了。

1973928

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脫貧攻堅到了緊要關頭,剩下的貧困戶大多是高良忠這樣的“硬骨頭”。干部帶頭、事有準頭,通過分析全縣貧困戶的實際,樅陽從健康、教育、產業三個方面對癥下藥,抓住了脫貧攻堅的“牛鼻子”,今年預計脫貧2.8萬人,比去年多1.7萬人。

解決因病致貧

為什么剩下的貧困戶是“硬骨頭”?2016年,樅陽縣共有貧困村65個、貧困人口78020人,是銅陵市唯一有脫貧任務的縣。通過識別貧困原因,全縣因病致貧人數46646人,占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六成。

患類風濕20年,高良忠身心都苦。每年去縣、市醫院要花費一兩萬元,不治,痛得死去活來,病重的時候坐了兩年輪椅,他的手痩得只剩骨頭,腿彎得變了形。“那個時候,日子過得比黃連苦,每天只想喝一頓醉,別人說我是懶漢,我也不在乎。”

“健康扶貧,讓我離開了輪椅,重新活了過來,站了起來!”高良忠說,在最失望的時候,縣里的健康扶貧改變了他的命運:幫扶干部幫他聯系了省里的專家,這下治對了,不僅站了起來,還恢復一定的勞動力,打工一年收入1萬多元。醫療費用有“351”“195”等慢性病扶貧政策保障,每年的醫藥費開銷從一兩萬元降至數百元,家里負擔一下輕了。

針對六成貧困人口因病致貧的現實,樅陽健康扶貧使出硬招。縣衛計委辦公室主任陸勁萍說,政策升級、支持加碼,“351”指的是貧困戶按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補償后,個人自付封頂額為3000元、5000元和1萬元;“195”指的是貧困人口慢性病1個年度內門診醫藥費用,經綜合醫保補償后,剩余合規費用由補充醫保再報銷95%。

好政策還不止這些,縣里給所有貧困戶購買了扶貧保險,每人每年280元,縣財政承擔85元,其余由中國人壽安徽分公司通過優惠政策解決。中國人壽樅陽支公司總經理王英說:“脫貧攻堅,是企業應盡之責。”

“8月17日,老伴做了423元的核磁共振,我只交了5元。過去怕看病,現在去醫院不用揪心了。”義津鎮朱公村貧困戶楊林根說,按照新政策,縣里給像他這樣的困難家庭組建一個醫生服務團,由村、鎮、縣三級的醫生構成,看病方便,費用“一站式”結算。

截至8月底,樅陽縣給貧困戶因病補償14.07萬人次,累計補償醫療費1.06億元。

發力教育扶貧

“送孩子讀書,哪怕砸鍋賣鐵。”樅陽人歷來重視教育。安徽全省評出100位歷史名人,小小樅陽縣占了1/10。可是,砸鍋賣鐵又讓有的家庭因學致貧。

“這個學校好,校園干凈,老師和藹。”“真的好,我們好喜歡!” 9月1日,李天從縣里一所民辦中學轉到公辦長河中學,這個初三的學生,質樸的言語流露著真情:“原來的學校只有一個管理原則,不打架、不惹事,只管安全,校園臟兮兮的,不喜歡。”

為什么會這樣?長河中學教研室主任何春生解釋,李天家里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父母為了全家生計和學費,已在桂林務工10年,一年回來兩次,平時管不了孩子,公辦學校不能全托,只能送民辦學校,但是一年學費得1萬多元。學費貴,成了家庭一大負擔。

為幫助貧困家庭奔小康,樅陽發力教育扶貧,給孩子一個無憂的學習環境。針對留守兒童,縣里試水寄宿扶貧,在長河初中、樅陽小學設立貧困戶寄宿生制,免住宿費、生活費。今年9月開學,全縣110名貧困學生享受了這樣的好政策。

長河中學校長吳先軍說,學校接收了89名貧困學生,他們的父母在外地,學校從生活到學習全管,家長一分不花,貧困家庭負擔輕了;學生們混著住,生活補助“偷著”打進貧困生飯卡,“要讓他們有尊嚴地學習,不貼上貧困生標簽。”

創造性陪讀就業。樅陽有一支陪讀大軍,特別是孩子初三、高中期間,很多父母在校外租房子陪讀,這其中就有些貧困戶。寄希望于讀書改變命運,但是本身就貧,還沒有就業,對貧困家庭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怎么解決?縣人社局副局長黃進軍說,縣里動員一些企業在學校附近設立扶貧車間,讓貧困戶就近就業。

樅陽縣建立多元化教育扶持資助體系,目前為貧困學生減免或補助的費用達1224萬元,受益人數2.48萬人次。

落實產業扶貧

“寧愿在外打工一年賺個10萬,不愿在家種田一年掙個20萬。”作為一個魚米之鄉的農業大縣,樅陽百萬人口,30萬人在外務工。

談起脫貧出路,銅陵市委常委、樅陽縣委書記劉亞東成竹在胸。他說,搞產業脫貧既要有眼前之措,更要有長遠之舉,發展才是最大的脫貧。一是要把人力外流扭轉為回流,支持大家從外出務工到返鄉務農,解決農村發展需要人才的問題;二是要把傳統農業升級到現代高效農業,提高土地的產出、價值,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培育現代農民。

效果如何?以雨壇鄉為例,這兩年,鄉里搞了一個以“為他鄉繁榮做貢獻,為家鄉崛起當先鋒”為主題的黨建扶貧活動,通過走訪外出務工成功人士和流動黨員工作所在地,宣傳優惠政策,引導人才回鄉創業、回村任職。3萬人口的鄉,原本六成外出務工,這兩年人開始回流,2500人返鄉創業就業。

“老了干不動怎么辦?還是得回來。”雨壇鄉高甸村村民吳昭澤放棄自己在北京的裝潢公司,回來流轉500畝田種水稻,成立合作社,從老板到農夫,吳昭澤的優勢很明顯:有一定的資金、眼光,改變原本的種田套路,引入新品種,學習新種法,規模化種植,每年收入20余萬元,帶動周邊35戶貧困戶就業,每年為貧困戶增收3000元。

55歲的貧困戶李玉珍算了筆賬:家里有4.5畝田,過去自己耕種,刨去化肥、農藥、人工,每畝收益只能管吃。現在租給吳昭澤,每年每畝租金250元,在田里打工收入5000元,比自己種劃算多了。

“發展就是民生,發展了自然會脫貧。” 雨壇鄉黨委書記陳來娣說。吳昭澤如今已是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謀劃著全村的農業發展。同樣,橫埠鎮黃山村的黃玉介利用在外學習的瓜蔞種植技術,回家流轉101畝地,瓜蔞藤下還養了2500只雞,每年收入20多萬元,不僅自己脫了貧,還解決18個貧困人口就業,下一步準備帶動貧困戶種植瓜蔞。目前,在縣里的激勵下,外出務工的成功人士正轉化為一個個種養能手。全縣逐步形成以糧油、水產品、棉花、生豬、家禽、苗木花卉為主導產品的六大現代農業支柱產業。

針對貧困戶自主種養,樅陽制定水產養殖、牛羊養殖、蔬菜種植、藥材種植等十大類貧困戶自主經營獎補項目明細“菜單”,讓貧困戶“見單點菜”,選擇適合的特色產業。截至8月初,全縣貧困戶申報特色種養業扶貧到戶獎補項目23676個、獎補資金2867萬元,比上年增長了10倍。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貧困戶 扶貧 貧困 脫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