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尋醫·問藥>品牌·人物品牌·人物

陳可冀院士談中西醫結合:多元互補 開放包容

2017年11月13日 10:49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1121945798_15105388096261n

資料照片

不久前的一天上午,中國中西醫結合學術事業奠基人和開拓者——國醫大師、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在他位于北京西苑醫院的辦公室里,接受了《經濟參考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我非常贊成我國領導人在接見世界衛生組織負責人時所說的一段話,‘用開放包容的心態,促進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更好融合’。”年近九旬的陳可冀說,“從臨床實踐看,世界上似乎還沒有十全十美的醫學。中醫藥學是中國的、是中華民族的,但文明沒有疆界,要重視交流與互補。包括中醫藥學在內的中華文明,可以而且確已傳播到國外;同樣,包括西醫藥學在內的國外文明,也完全可以為我所用。中醫和西醫兩種醫學模式,應互相交流、交叉互補、共同進步,以提高診斷和醫療效果。”

“結合”的目的:

提高臨床診斷水平與治療效果

1955年底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前身)建院,包括陳可冀在內的一批“西學中”們,聽候召喚開始在此學習和研究中醫藥。

回憶起那些日子,陳可冀很是感慨:“那時候對中醫藥研究思路議論頗多,似乎如同‘燒烙餅’,翻來覆去。中西醫能不能結合?怎么結合?看來也是很典型的長期存在的問題。總的來說,對發展中醫藥,缺少開放包容的心態。”

在國內外諸多學術交流活動中,陳可冀屢屢提出,中西醫結合可以有“求同結合”與“求異結合”等多種模式,也可以“和而不同”。他認為,中西醫能否結合、如何結合的唯一標準,是能否有效提高臨床診斷水平與治療效果,并闡明其作用機理。

“明年即2018年,是國家正式提出促進中西醫結合的七十周年。這七十年,有很大進展,同時也有一些問題。只有認真反思,才能更有益于人民健康事業,為健康中國做貢獻。”陳可冀說。

陳可冀認為,一方面,中醫與西醫在“道”的層面具有一致性。“中國傳統文化深深地影響著中醫藥理論與臨床實踐。比如,中醫十分注重中庸思想,治療八法以‘和法’為先,注意診療的所謂‘過’與‘不及’等問題,提倡治法上要‘致中和’的傳統理念,力主合理處置‘陰陽消長’的道理以補偏救弊,達到‘陰平陽秘’狀態,這與現代醫學倡導的‘內環境平衡’‘內穩態’理念等高度一致。” 他認為,中西醫兩種醫學絕不是“水火不容”的所謂“死對頭”,恰恰相反,是共同攜手對付疾病的好“戰友”。

另一方面,從術的層面看,中西醫學術間的差異完全可以形成有機的有效互補,并對兩類醫學的發展產生促進作用,達到“中西醫并重”的效應。

“譬如,沒有血壓計,難道就沒有高血壓病嗎?肯定不是的。中醫雖無‘高血壓’這一病名,但有與高血壓相對應的相關證候與癥狀的認識及相應的診療方法,可以互補。中醫比較注重宏觀、講求整體性,但相對‘模糊’,不易動態定量;西醫雖也考慮整體,但卻更重視局部與微觀改變,相對來說比較精確,但有時卻失之片面。”陳可冀說。

在他看來,對西醫而言,中醫的思維常常具有很重要的診斷和治療決策價值,“很多疾病眼下西醫檢測條件或許還檢查不出來,其中包括不少慢病及其康復處理問題、亞健康狀態,功能性疾病,還有精神性疾病、心態疾患等等,以中醫的認識治療調理,其效果就常常很好。事實上,中醫藥學有久遠的歷史,其特色和優勢還遠不止于此。”

“我們的衛生政策,多少年來就是提倡‘中西醫團結合作’與‘中西醫結合’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因此,中西醫是一家,在一條戰線上工作,有共同的目標和任務,應該相互學習與包容、提倡多元開放的中醫藥發展管理模式。在我國醫療實踐中,患者當然應根據自身病情,決定是采用中醫藥、采用西醫藥還是采用中西醫結合等各類不同模式或多元模式治療疾病。”陳可冀說。

“當然,一直以來,都有這種自由。”他補充說。

“結合”的基礎:

重視挖掘經典價值

中西醫的團結合作,結合或融合,目標都是為健康中國服務;發揮二者作用,是未來醫學必然的發展方向——在采訪中,陳可冀多次這樣強調。

“中國經濟社會在走向全球化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文化、科技等的全球化交融和相互認同問題,醫學也不例外。中醫藥學在確認和強化自己核心價值觀和發展規律的同時,也必然要走中西醫優勢互補、促進雙向交流、優勢認同與結合的道路。”他說。

不過,陳可冀同時強調,中醫藥學想要“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首先還得要提高民族自信心,有激情,那實際上是一種智慧。同時,要在中醫藥學幾千年來形成的理論與臨床實踐價值上努力取得共識。目標以在防治及醫養照料中的安全有效為上。

陳可冀仍記得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到北京參觀故宮博物院時,被二樓玻璃櫥匱及展覽窗中陳列的清代宮廷原始醫藥檔案所深深吸引的場景。

“我看到了康熙、光緒、同治、西太后等帝后的原始脈案原件,這些檔案處方認真、字跡工整,讓我很受觸動。此后,整理這些檔案、深入挖掘這些經典文獻價值的想法,就時常縈繞在心頭。”

因種種原因,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陳可冀才有條件開始有機遇整理清宮原始醫藥檔案。

“當時,我向中國中醫研究院的季鐘樸院長表達了整理清代宮廷原始醫案的愿望,他第二天上午就打電話和故宮博物院領導取得了聯系。清宮原始醫藥檔案那時沒太多人關注,三萬多件原始檔案用麻布袋裝著,放在三樓沒人理睬或動過。經過申請,國家有關部門同意了我們的要求。”事情雖已過去多年,但陳可冀還清楚地記得,當時把積滿灰塵的麻布袋從三樓拿下來時,“有些發霉味道很沖,鼻子聞味很難受,嗆咳,但心里卻很滿足。”

此后,陳可冀和幾位本院醫師及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研究人員合作,堅持將這些原始清廷三萬多件醫藥檔案分類整理成冊,出版了《清宮醫案集成》及《清宮配方集成》等多種著作,并獲中國政府出版獎。其中于1981年出版的《慈禧光緒醫方選議》當年就被日本學者翻譯出版了日文版本。

從清宮醫藥檔案里挖掘出來的寶貴醫療經驗不少。近30多年來,陳可冀及其所在的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以及清宮醫案研究室,對清代“大內秘方”如壽桃丸(蟠桃丸)、平安丹、長春丹、參麥飲及八仙糕等進行臨床和實驗研究,已針對相應的適應證推廣應用于老年病臨床保健醫療,成效顯著;促進了我國老年病防治工作及中國傳統老年醫學的起步和發展。

說到中藥現代化與創新,陳可冀認為,傳承傳統經驗很重要,臨床療效及安全是首位的。其次有條件的單位應采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分析中藥或復方的有效物質基礎并研究其作用機理。

對此,相當一部分人士并不完全認同,認為這樣做背離了中藥“四氣五味”藥性學說,是“以西律中”。

“不過,我還是提倡允許用多元模式研究與發展,中藥史上成功實例很多,不要捆住自己手腳,不妨放開些。屠呦呦的經驗就很有說服力。”對于這種批評,陳可冀并不回避,他同時堅持認為,“搞清中藥及復方活性成分組成及其機理,是中醫藥現代化的重要部分。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中藥現代化有兩個前提,一是有效,二是安全,這兩個前提都和搞清物質基礎及其組成作用機理高度相關。”陳可冀說。

師承與院校培養無高下之分

“西學中”不應受限

2016年2月26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作為在未來15年中指導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文件。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但相關統計顯示,2015年末,全國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45.2萬人,中藥師(士)11.4萬人。中西醫結合人員尤其缺少,后者的就業安排似乎也沒有明確規定。

今年7月1日實施的《中醫藥法》也提出,“國家發展中醫藥教育,建立適應中醫藥事業發展需要、規模適宜、結構合理、形式多樣的中醫藥教育體系,培養中醫藥人才”。對此,陳可冀表示贊同。他同時認為,院校與師承兩種模式應該互補,其中院校教育是主流,“但這兩種方式無高下之分,無論是通過師承還是院校培養,最終成為優秀大夫、優秀藥師的,都會大有人在。”

當年“西學中”的陳可冀,就是通過師承方式學習中醫的,曾經師從著名老中醫冉雪峰及岳美中教授臨證學習多年,并和蒲輔周、楊樹千、趙錫武等名老中醫有過深層次的合作。陳可冀主持的“血瘀證與活血化瘀研究”獲2003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為迄今為止中醫藥界在國內獲得的最高科技獎項之一。在心腦血管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成果。

陳可冀分析認為,在近現代以前,師承教育曾經成為主流,是與當時的人口規模、交通條件及社會需求等多方面條件相適應的。而在當今社會人口眾多、疾病種類變化與不斷增長變化的情況下,應注重數量質量并重。從歷史上看,中醫藥的院校化培養體系,在清朝后期已初步成形,“那時候的太醫院都開設了中醫學堂”。

除此之外,陳可冀還建議,在中醫藥教育傳承上,管理者應有更開闊的視野,“比如,近一些年來,有規定限制西醫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報考中西醫結合門類的研究生學習。我從1978年開始招收研究生,頭幾年,有不少西醫藥大學畢業的學生前來報考,學習成績都很好。這么些年來,沒有‘西學中’門類的學員了,是后繼無人而不是后繼乏人了,十分遺憾。我認為還是要多元模式、多途徑培養人才,促進中西醫互相融合。”

“還有,應繼續舉辦‘西醫學習中醫’培訓班。幾十年前,原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舉辦過‘西醫學習中醫’培訓班,當年不少學員,如今已經成為中醫藥或中西醫結合領域的知名專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培訓班沒能一直堅持下去,十分可惜。西醫中不乏對中醫有興趣和有事業心的人,值得重視。”陳可冀說。

簡介:

陳可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醫大師。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家,我國中西醫結合的奠基者及開拓者。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及終身研究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名譽會長、國家衛生計生委員會科技創新戰略顧問、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高級專家顧問委員會主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家咨詢委員會顧問、曾受聘任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顧問。

長期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及老年醫學的研究,在活血化瘀及芳香溫通方藥治療冠心病的理論及療效研究、補益脾腎方藥延緩衰老理論及臨床研究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倡議并系統整理清代宮廷醫藥原始檔案3萬余件。1994年獲首屆立夫中醫藥學術獎,200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7年獲首屆世界中醫藥聯合會中醫藥國際貢獻獎,2009年獲吳階平醫學獎等多種獎項。

編輯:趙彥

關鍵詞:陳可冀院士 中西醫結合 國醫大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