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政協協商政協協商

延安市政協推動建設生態之城記:為了總書記的囑托

2018年01月05日 07:55 | 作者:石秀燕 邢文廣 路強 包松婭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為了總書記的囑托
——延安市政協推動建設生態之城記
人民政協報記者 石秀燕 邢文廣 路強 包松婭

“如今的南泥灣,與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舊模樣,是陜北的好江南……”

《南泥灣》在中國家喻戶曉,它歌頌了開荒生產的八路軍戰士把昔日“爛泥灣”改造成美麗“好江南”的故事。今天的南泥灣人又唱起這首歌,在偉大的生態建設中要把南泥灣建成綠色的金山、銀山。

1121748112_15066900592791n

從黃河伏寺灣前穿過的沿黃觀光路延安段。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過去山上都是耕地,就像那首歌唱的,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莊稼多了,產量低了,牛羊多了啃得草都不長了。山禿了,風沙大得迷人眼,一下雨,山上的水沖下來,田也種不成了。”省勞模侯秀珍是359旅老戰士、第四屆陜西省政協委員劉寶齋的兒媳婦,她說,“父輩開荒砍樹,到我們這輩又扛起了镢頭,上山種樹,綠化南泥灣。”

延安市轄2區11縣,屬黃土丘陵溝壑地貌類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黃土梁峁、溝壑為主,降水量少,屬內陸干旱半干旱氣候,生態底子薄,是自然災害多發地區,中華母親河黃河的泥沙六分之一來自這個地區。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安視察工作時指示,加快改變生態環境,要圍繞“山青、水凈、坡綠”目標,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并指出延安有“兩個明顯優勢、一個明顯制約”,這個“明顯制約”就是延安生態環境整體脆弱性。

近兩年,延安市委、市政府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用延安精神建設延安,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延安市政協主席薛海濤介紹說,為了實現總書記建設生態延安的囑托,延安市各級政協組織圍繞市委“生態環境提升”戰略,全力助推生態延安建設。《關于延安市水利建設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關于延安市生態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關于延安市退耕還林情況的調研報告》……一份份有針對性的調研報告和社情民意信息、提案,送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案頭。

延安市政協環資委主任劉羽對記者說,“黃河從寧夏流經內蒙古還是清的,進入陜北就變黃了。陜北年降水少,75%降水集中在6-9月份,多以暴雨形式出現。延安市3.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中,水土流失面積就達2.88萬平方公里,年流入黃河的泥沙2.58億噸。這一組數字讓人震驚。”延安市政協委員、市水文站科長段秋生說,“在延安地區暴雨季測水文就像個泥瓦匠,站在泥漿里測水情,舀出的都是泥糊糊,那心情是多么沉重。”以原油、煤炭資源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延安,生態建設的突破點在哪?是保飯碗,還是保環境?

延安生態的脆弱性,嚴重制約著經濟社會發展,這似乎是一個難解開的疙瘩。延安市政協主席薛海濤說:“延安是國家第一批退耕還林的試點城市,堅決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走綠色發展的路子不能動搖”。市政協始終堅持圍繞生態延安建設建言出力的工作思路,深入調研,廣泛協商,主動監督。市委、市政府率先實施25度坡耕地以上全部退耕政策,市政協及時跟進,組織政協委員圍繞還林還草、封山禁牧、產業調整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監督,確保退耕還林“穩得住、不返彈、能致富”。市政協通過大會發言、專題常委會、雙周協商、提案等多種形式協商建言,推動群眾封山禁牧與脫貧致富結合起來,引導群眾發展山地蘋果、生態養殖等致富產業,實現脫貧與生態保護的“雙贏”。

為了擦亮革命圣地這張名片,2017年上半年,市政協組織委員和環保專家,圍繞新頒布的環境保護法貫徹實施、推進鄉鎮垃圾填埋場建設兩個課題,進行專題調研,分別與市政府舉行第四次和第八次雙周協商會,形成《關于環境保護法貫徹實施情況的調研報告》,提出4個方面針對性、可操作性較強的建議,這份報告被陜西省政協評為2017年上半年全省優秀調研成果。市政協還對調研成果的轉化和意見、建議的落實情況開展“回頭看”調研協商,推動委員意見建議轉化落地。委員提出的“出臺封山禁牧工作地方性法規”報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后,得到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徐新榮的重視和批示,目前,已被市人大列入立法規劃……政協的調研報告、提案、社情民意正在轉化成為延安“綠色”建設的推手。“林場全額財政供給全責全員護林”大會發言被采納,“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調查報告已惠及群眾,“退耕還林要跟脫貧攻堅相結合”“發展森林旅游、鄉村旅游”提案、社情民意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記者驅車來到距延安45公里的南泥灣采訪,發現在這塊中國農墾事業的發源地也充滿著政協的智慧。市政協主席薛海濤兼任南泥灣景區開發建設領導小組組長,政協力量推動的生態建設和惠民政策在這里實施。

黑學良是南泥灣鎮長,小伙子精明能干,渾身煥發著一股活力。他帶著記者登上南泥灣景區的瞭望臺,展現在眼前的是,山巒莽莽蒼蒼,清風拂面而來。黑學良鎮長介紹說,南泥灣景區位于延安市區東南的汾川河上游,包括3個鄉鎮全域及蟠龍山區域,以綠草、林木為發展基礎,目標到2020年,景區游客達到240萬人次,建成國家級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國家5A旅游景區。黑學良說,目前保護區內政府全額補貼,村民以種樹和護林為重要經濟來源,在景區山上有林木采摘業的“錢盒子”,林下有養殖生態豬、雞、鴨的“錢圈子”,綠色經濟已形成良性循環鏈。“林草改變了小氣候,保持了水土,增加了群眾的收入”,他驕傲地用食指和拇指比劃著說:“這里野生的羊肚菌在歐洲能賣到一公斤4000元人民幣”。

林草涵養了生態,生態催生了產業,產業致富了村民。在南泥灣村的一條山溝里,史映東老漢感慨地說,過去就解下個種地,把地掏了,樹砍了,卻越種越窮,現在南泥灣人也解下怎么格搞經濟了。他和幾個村民合伙辦了合作社,養著一群散養豬,足有700多頭。史老漢笑著說,“你看這豬架子,是我們引進的藏香豬,一斤就能賣七八十塊。再看那幾頭,是不是和家豬不太一樣?現在山溝里的野豬越來越多,有時回來吃食的有近800頭呢,搞不清是家豬還是野豬,這些散養豬成了雜交后代。”他說,林下經濟能致富,讓村民燃起了希望。目前,家里種著3畝田,光這個養豬場,一年純收入17萬元,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他說,像他這樣養豬戶在村里有5家,個個富了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安視察工作兩年多來,延安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延安市政協委員、市林業局副局長薛煒說,陜北的山川正由黃變綠,截至目前累計完成造林綠化2046.45萬畝,全市林地面積增至4338.6萬畝,占國土面積的78.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45平方米,水岸林木綠化率達到96.4%,道路林木綠化率達到98.47%。市政協委員、延長縣副縣長王敏茹也向記者介紹,全市25度以上坡耕地全退耕目標已基本實現,延安人現在像“釘釘子”一樣在洪崖陡坡上打洞植樹,堅決啃下最后這塊硬骨頭,一定要讓革命圣地全披上綠裝。

延安的生態已實現歷史性轉變,據劉羽主任介紹,我國資源衛星在掃描延安的黃土高坡時,發現裸露的山川正在似用油畫筆涂成了綠色,而且綠色正向西北漫延。王敏茹委員激動地說,延河是延安的母親河,它在延長縣涼水岸附近流入黃河,過去一捧水半捧泥,如今延長段河水變綠、變清了,北洛河流域現已養殖起了大閘蟹。

“把林業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扶貧攻堅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經濟林果、林下經濟和森林旅游業,延安探索了一條成功之路:全市蘋果面積達到365萬畝,產量達到332萬噸,已經成為延安最大的農業主導產業,也成為了延安老百姓脫貧致富的一項主要產業。在蘋果產業的支撐下,延安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的13%下降到了2017的3.86%。干雜果經濟林面積達到247.13萬畝,其中紅棗、核桃、花椒三大干雜果年總產量達11萬噸,產值8.1億元。森林生態旅游年接待旅客180萬人次,直接經濟收入1.2億元。”薛煒委員掰指頭如數家珍說,“綠色,變成了財富,實現了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目標。”據統計,目前延安市森林存儲碳儲量達到2.56億噸,價值102.68億元,年可固定二氧化碳527萬噸,城區空氣“優、良”增加到300天,“圣地藍”已成為延安的一張亮麗名片。

建設好綠水青山的延安,守護好金山銀山,這是每一位延安人的責任,也是延安政協人的使命。采訪臨別,市政協副秘書長霍志宏拉著記者的手說:“荒山種上了樹,栽上了草,延安的生態越來越好了。”他說:“希望你們明年再來延安,什么時候都有美麗的風景,春天滿園蘋果花、夏天滿目綠林、秋季滿山紅葉、冬季滿天飛雪,還有荷花、稻田、魚塘……看一看今天的陜北好江南。”說著,把一大疊延安市政協的調研報告、提案、社情民意、協商會的資料送到記者手上。捧著這沉甸甸的記錄,仿佛看到了兩年來政協人為生態文明建設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延安 生態 政協 陜西 南泥灣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