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要聞 要聞

信息化走向智能化 上海圖書館的數字進化論

2018年01月23日 14:44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近年來,我國圖書館行業在數字化、網絡化等方面展開了不少探索,上海圖書館便是全國最早試水數字化的圖書館之一。今年公共圖書館法正式施行后,將為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帶來怎樣的發展指引,圖書館又該如何應對挑戰?近日,記者專訪了上海圖書館館長陳超,回溯上圖探索路上遇到的障礙與瓶頸,收獲的經驗與取得的成就,為的是更能讀懂中國圖書館行業的數字化未來。

——編 者

數字化的昨天:提升了便利性,但遭遇數字閱讀的挑戰

說起數字化與圖書館的關系,人們形成的印象,就是挑戰大于機遇。但其實,圖書館的數字化應用,早在數字化閱讀興起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圖書館行業信息化、數字化應對的水平,在目前整個中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中,相對是處在前列的。”上海圖書館館長陳超坦言,之所以人們會有不同的觀感,主要還是因為“承受的壓力不一樣,對這個行業數字化程度的期待與要求更高。”

1996年上圖新館開放,在全國首批引進了國外較為先進的圖書館系統管理軟件。在電腦還是稀罕物件的時候,讀者來到上圖,已可以使用計算機檢索書目借閱了。2000年開始,上海圖書館又在全國率先開始建設“一卡通”借閱系統,2010年底,上海市中心圖書館“一卡通”實現市區(縣)、街道(鄉鎮)基層服務點全覆蓋。“一張IC卡,讓紙質書的借還在上海這座城市互聯互通起來,人可以走進所有圖書館,書也可以還到任何圖書館。”陳超介紹。

便利性的提升,帶來圖書館服務效能的倍增。10余年來,上海市中心圖書館的流通量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2016年,上海市中心圖書館總流通量超過6555萬冊次。從這個角度而言,說圖書館行業是我國最早享受到數字化紅利的行業之一,并不為過。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各種閱讀新載體紛紛涌現,大多是電子產品;各種閱讀新樣態更迭頻繁,大多為數字呈現。公共圖書館,似乎正離讀者越來越遠。2017年,上海圖書館系統總流通量數據首次出現微跌,下降了10余萬冊次。對這個變化,陳超并不吃驚,“很大程度還是數字閱讀帶來的沖擊。最近5年,上海的成人‘一卡通’流通量一直在負增長,之前整個數據沒跌,是因為在校青少年的流通量一直很高,拉高了數據。”

順應閱讀方式的變化、離讀者近些再近些,公共圖書館發展必須直面數字化的考卷。如今,多數國外圖書館都建成了數字內容管理平臺,方便用戶利用。而目前在中國,這一塊正是如今圖書館行業的短板之一。

數字化的今天:資源海量,但整個數字出版呈現碎片化業態

說起圖書館的數字化,讀者很容易想象的一個畫面是:不用跑到圖書館,通過如今已有的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終端,就能享受到公共圖書館提供的海量服務內容。

這是一個相當理想而誘人的畫面。這要求我國圖書館的數字化探索,將不再囿于傳統的業務管理模塊,而是進一步展開數字資源的加工與傳播,為公眾提供全文數據庫和多媒體信息處理、圖文查詢等服務。簡單地說,就是實現館藏數據與數字化載體內容之間的鏈接,成為一個真正的數字圖書館。然而,這種變革,至今并沒有真正出現。

不是沒有努力。擁有全球數量最多中文家譜原件的上海圖書館,就將自己的優勢資源利用起來。2016年在全國公共圖書館界率先推出基于關聯數據開放的數字人文服務——“家譜知識服務平臺”,公眾足不出戶,在網上就可以進行6000多種家譜的全文瀏覽和檢索。

客觀來看,以開放的姿態將館藏資源充分進行數字化輸出,是公共圖書館履行社會責任的題中之義;但若想將外部數字資源整合接入圖書館,就很難了。

“整個數字出版業態還是碎片化的,沒有統一而完整的各方利益保障平臺。”陳超說,“沒有一個廠商愿意把自己最有價值的版權資源打開來,提供面向讀者的遠程服務。他會限制你只能打開多少次,只能在固定的端口。非要買遠程服務,那就是天價。”

這也直接造成公共圖書館很難采購到市場熱銷、讀者喜愛的數字內容。即便采購到,也難以提供遠程服務。“上海圖書館每年的采購資金1.3億,僅次于國家圖書館,其中30%—40%用于數字資源,投入的資金是足夠的。”陳超感慨,“但花了錢,讀者體驗還不好。”

比如,上圖很早就開始試水電子書,但幾乎所有廠商都把閱讀資源綁定在自己平臺上,讀者得先借閱讀器,不同廠商還要主推自己的閱讀器……“擔心盜版影響紙質書銷售,沒有出版社愿意提供裸數據,于是都建自己的小平臺。圖書館沒辦法整合,一個個信息煙囪高高林立。”陳超坦言。“數字閱讀要做好,光靠公共圖書館單兵突進是不行的,市場規律擺在那里。”

數字化的明天:尊重規律、用好資源,為公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怎么理解公共圖書館法對于公共圖書館未來數字化發展的意義?或許,應該換個思路來看。

公共圖書館法第四十條明確指出: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加強數字資源建設、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文獻信息共享平臺,為社會公眾提供優質服務。

華東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金武剛認為,對于未來的圖書館而言,更為現實的意義還是在于提升服務效能,通過大數據的分析來推廣閱讀,拓寬服務范圍,覆蓋更多人群。“公共圖書館法強調的是公共圖書館要提供‘優質服務’,數字化能夠幫助圖書館的,更重要的在這一點。”金武剛說。

華東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范并思認為,作為公共圖書館,在數字化時代更應該強調的是保障更多公民使用數字資源的權利,并努力提高公民的信息素養。“不是所有人都能跟上數字化時代發展,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鑒別分析泛濫的信息,這是公共圖書館未來應該更多關注的事情。”

“在數字化剛剛興起時,我們的確很著急,希望自己趕快跟上去,要為讀者改變。”陳超說,“但是現在,我們的想法更務實了,我們要尊重市場規律,充分了解市場,讓市場為我所用,用好市場中已有的資源,而不是單打獨斗。”

現在,上海圖書館通過微信平臺,開辟市民數字閱讀網站的微閱讀頻道,每周為市民更新7本適合手機閱讀的優質電子書。

微閱讀頻道還將定期進行閱讀分享、線上讀書會、線下實踐等互動活動。而上海市中心圖書館的圖書查詢功能早在2015年就已在微信和支付寶平臺上線,廣受歡迎。

“這一輪數字化,一定會走向智能化、智慧化,圖書館一定要把準這一方向。”在陳超看來,人類的信息化進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電發明后,一開始是沒有電網的,要造發電廠。信息化也是這樣,原來自己買服務器,現在是數據云——人類就是這么進步的。”(記者 曹玲娟)


編輯:楊嵐

關鍵詞:圖書館 數字化 數字 公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