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農旅融合新畫圖——下姜村蹲點記·產業篇

2018年04月02日 10:30 | 來源:浙江日報
分享到: 

春山逶迤,花木蔥蘢,鳳林港蜿蜒穿村而過;鱗次櫛比的現代民居依山傍水,參差錯落。麗日藍天下,美麗的下姜村宛若世外桃源,鑲嵌在綠水青山中。

wKhTlVhKJOSEAL-AAAAAAI4j5k0258

資料圖 下姜村位于淳安縣西南部楓樹嶺鎮,先后獲得“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浙江省“美麗鄉村”稱號 新華網圖

這個位于淳安縣大山深處的古老村莊,曾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而長期貧窮。世紀之交,這里的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才1860元,屬于典型的貧困村。

2003年4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將下姜作為自己的基層聯系點,下姜的巨變就此開啟。

從2003年到2006年,習近平同志三進下姜,訪農家、問民生,指導下姜發展沼氣、整治村莊、種植藥材、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15年來,下姜人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道路,一步一腳印,實現了從窮山村到“綠富美”的逆襲:家家都是小樓房,多半人家有了私家車。2017年,下姜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045元,首次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正如2006年習近平同志第三次到下姜時所說:“下姜村的發展,就好像一滴水,折射出全省農村發展的整體情況。”的確如此,下姜村的巨變,折射出的是在習近平“三農”思想的指引下,浙江山村從窮到富、從臟到美、從弱到強的蛻變。

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土地有了不一樣的產出

和浙江的許多山村一樣,下姜村山多田少:面積不過10平方公里,221戶、771人,只有600畝耕地。傳統農業發展空間狹小,收益較低。

下姜人過去一直以種水稻和茶葉為生,但耕地不多,種糧收益有限,一遇天災還絕收;身處深山交通不便,市場信息不靈,茶葉也賣不出好價錢。改革開放后,包產到戶解決了下姜人的溫飽問題,但要脫貧致富奔小康,路還很長。

為了增收致富,下姜人一度上山砍樹燒炭、家中養雞養豬。短短數年,6000多畝山林就成了“瘌痢頭”,一下雨整個村莊屎尿橫流……環境污染了,但收入增加有限。

2003年4月,下姜人驚喜地迎來了習近平同志。

“搓板路”上顛簸了60多公里,輪渡坐了半小時,盤山路上繞了100多個彎……一進村,習近平同志顧不上休息就走訪調研,還和大伙開了個座談會。

“當時習書記就是在我家開的座談會,他問我們地里種什么、收成如何、好不好賣等。我們說完后,他開始講話了,‘從大家講的情況看,蠶桑、茶葉、早稻的產量都不算低。那么,為什么辛苦一年,收獲不理想呢?種的都是大路貨。沒有做到優質高效和錯位發展……’”今年70歲的姜德明回憶起當年的情形仍歷歷在目。

“種了一輩子地,還是頭一次聽到那些新的說法……經習書記這一點撥,大家心頭一亮——對啊,不能總是大路貨,得搞優質高效的、人家沒有的才賺錢。聽說我們想發展中藥材但不懂技術,習書記第二天就落實了給我們派科技特派員的事。” 姜德明說。

下姜人自此一改祖祖輩輩的種植習慣,因地制宜發展起高效生態農業:山上種雷竹,山腳種中藥材黃梔子,田里種蠶桑,加上茶葉,靠這“四片葉子”發展起了“四葉經濟”。

2005年3月22日,習近平同志又一次來到下姜村。兩年前種下的黃梔子已經豐收了,成了農戶的“金疙瘩”,每戶僅這一項一年就能增收4000多元……

時隔一年,習近平同志第三次來到下姜,再次囑咐村里要“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還實地查看了蠶桑園等的發展情況。

在高效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人均不到一畝地的下姜認識到,要提高種植效益就必須流轉土地,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流轉后集中連片的土地,由村里統一對外招商。2011年,引進220畝葡萄園,2013年又增加了60畝草莓園,2013年、2014年先后共流轉出150畝桃園,2016年流轉出110畝蠶桑園。

如今,村里90%以上土地實現了流轉。同樣是600畝地,下姜如今種出了四季花、三季果。同時,村集體經濟也壯大了,去年下姜村集體收入達到110多萬元。

“對流轉土地的農戶來說,一畝地一年流轉費1200元,且每年每畝遞增50元,同時優先安排在農場打工,一個月少的能掙2300元,多的能掙3000多元。”下姜村葡萄采摘游基地負責人姜賢綱說,去年一年基地光支付農民工資就有60萬元。

規模經營推動了農業現代化。走進下姜的百畝葡萄園,可以看到智慧農業長啥樣:打開手機APP,溫度、濕度多少一目了然;地干了自動澆水,熱了遮陽篷自動打開……這些手機里都可以直接調節。葡萄品種合理搭配,能從7月一直摘到11月。

“土地是農村的根,同樣一畝地,種什么、怎么種,產出效益相差幾倍、甚至幾十倍。”下姜村黨總支書記姜浩強說,現在村里正鼓勵村民搞設施農業,要讓春筍冬出,畝均收入可達8000元到1萬元,比過去一根毛竹賣七八元強多了。

走農旅融合發展路

農戶有了多樣化的收入

時近中午,記者來到村里的“鳳林農家樂”,掌柜姜東勤正在灶臺上忙活,等下有5桌客人要來吃飯……

整潔的農家小院里,剛從后山茶園回家的父親姜海根在吃午飯。

“爸,后山春茶快要開采了吧?這幾天微信上老有人問能不能來體驗采茶。”姜東勤邊切菜邊問。幾年農家樂開下來,他家已從單純給游客管吃管住,發展到提供吃住游玩一條龍服務。

“要來采茶?好啊,起碼能給我省點采茶的工錢。現在請一個采茶工一天要一兩百元呢,80畝茶園那得要多少錢啊。今年茶葉行情還好吧?”姜海根問。

“比去年差點,不過現在村里游客多,我還可以網上賣,沒問題。”姜東勤答道。

一段父子閑話,道出了作為下姜“四片葉子”之一的茶葉,這兩年的一二三產融合之路。

在浙江工作時,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指出“繼續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高效生態農業大有可為,但人多地少的現實決定了下姜要實現全面小康,還得在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上多辟門路。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村支部副書記姜銀祥在電視上看到習近平總書記談鄉村振興:“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全力以赴消除農村貧困,推動鄉村生活富裕。”

“我們這幾年就是按照總書記講的去做的!”姜銀祥說,2011年,隨著村莊內外環境的改善,看看一些地方農家樂紅火,大家都覺得下姜也有條件搞。

“2006年5月來的那次,習書記囑咐我們黨員要做生產發展的帶頭人。當時村里誰也沒開過農家樂,剛放下鋤頭的農民能當好掌柜?后來老黨員姜祖海帶頭,那年開的3家農家樂都是黨員帶的頭。” 姜銀祥說。

姜海根回憶,“剛開張的時候,一個月只有一兩單生意,把大家愁壞了”。

在村黨支部帶頭下,全村人齊心協力,各找門路,利用一切機會推介下姜,幫農家樂拉客源;上門找旅行社合作,吸引團隊游;村里專門成立管理公司,統一服務標準、服務價格,對農家樂實行規范化管理;組織掌柜到星級酒店、農家樂先進地區去培訓學習……

這樣堅持到2014年,隨著淳楊公路通車,下姜的鄉村游一下火了。

“2015年,全村8家民宿,年接待游客5萬余人次;2016年增加到23家,年接待游客11萬人次;2017年,接待游客16萬人次。”淳安千島湖下姜景區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時洪說起這幾年的變化自信滿滿,“今年還要好嘞!”

游客越來越多,姜東勤從部隊退役后,放棄在外工作機會,回鄉從父親手里接過了農家樂。“這幾年生意一年比一年好,2015年就賺了10多萬元,2016年有20多萬元,去年有40來萬元……”姜東勤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游客一來,村民憑家常手藝也能賺錢:77歲的余彩元做的豆腐在村里公認第一,除了供應兒子的農家樂,還供給村里的其他民宿;江順祥原先家庭條件并不好,現在靠打麻糍富了起來,旅游旺季一天能賣200斤;連村里家家都腌的豆腐乳、曬的地瓜干,都成了游客的伴手禮……

“旅游+”“互聯網+”……傳統農業發生了七十二變,下姜的“四葉經濟”轉型升級了:毛竹加工成游客的旅游紀念品,茶葉通過電商賣到全國各地,黃梔子要從單純的中藥材變成可觀賞的梔子花海,桑葚掛果時辦采摘游,蠶寶寶還能讓小朋友帶回家養著玩……

周邊村莊共享發展

抱團共創更美好的生活

江南鄉村,出了正月無閑人。

趁著春節后的旅游淡季,下姜村精品民宿“棲舍”的業主姜麗娟專門去了一趟麗江,去看看人家怎么做民宿。

“愛樂呵”民宿的業主楊紅馬請來了城里的設計師,“提升改造后要達到精品民宿標準”。

村口小店里,下姜村新開發包裝的下姜喜茶喜餅正式上市了,紅色的包裝精致喜氣,又多了一份吸引游客的伴手禮。

……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里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總書記當年的基層聯系點,下姜當然得走在前頭。現在大伙都干勁十足。” 開年之后,姜浩強腦子里盤桓的問題也不少:客人來得多但留下來住宿的少,本村旅游項目還是太少了;23家民宿中才兩家精品民宿,一輛大巴的客人住宿還不得不分出三六九等,今年得想辦法讓精品民宿床位從14個增加到至少50個;大多數農戶家開不了民宿,留在家里的人年紀也偏大,這些人家怎么增收……

村里操心的事,縣里也在考慮:像下姜這樣人多地少、旅游資源不算豐富、經營人才也匱乏的村莊有不少,如何實現鄉村振興?

打破各村藩籬,在更大范圍內探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抱團發展,或是一條必由之路。

這個春天,一個以下姜村為中心、包括了鄰近的楓樹嶺鎮和大墅鎮的8個行政村,共69.3平方公里的美麗村莊群,被新編的《下姜村及周邊地區鄉村振興發展規劃》繪到了一張藍圖上。

“周邊村莊需要下姜村來帶動,下姜村的進一步發展也需要周邊村莊來提供配套。”楓樹嶺鎮黨委書記湯燕君說,要推動抱團發展規劃落地,不單要有各級黨委、政府的鼎力支持,更要帶動周邊群眾將渴望美好生活的決心,化作切實有效的行動。

“我們要借著下姜的輻射效應,和下姜共同發展。”和下姜村只有一條隧道之隔的蘭納現代農業采摘園,總經理馮波已經建好了一座設施大棚,準備種上十多種熱帶水果,為游客提供更豐富的采摘體驗。

5年來,馮波已投入1800多萬元,先后建了315畝果蔬采摘園和300畝桃園,“除了采摘園,我們也要發展民宿,這個面山臨水的大露臺,今年打算建成景觀房。有了下姜的品牌效應,再過幾年,周邊旅游業態豐富起來后,這一大片地區就完全不一樣了。”

好消息不斷傳來。“杭黃鐵路今年通車,淳安這下要有高鐵站了,省內外的游客來下姜會更方便。來村里住下,再周邊走走,過個雙休日很充實了。”邊往花瓶里插進一束剛從山上采回的野櫻花,邊和記者聊著下姜的未來,下姜村民宿業主邵娟的眼睛閃閃發亮。

在下姜人的眼里,美好生活就像眼前的這束花兒一樣,才剛剛綻放……

(執筆 本報記者 夏丹)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下姜村 發展 習近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