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網約工”不能成為權益隱形人

2018年04月03日 15:14 | 作者:劉文嘉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送餐員、網約車司機、網約廚師、保潔工、保健師……“網約工”已經形成了一種新的就業形態。幾天前,有媒體的一篇調查顯示,這些群體一直處于勞動權益保障的灰色地帶。

他們的權益缺失主要包括:沒有社會保險、不簽勞動合同,因此遇到事故常會遭平臺“甩鍋”,醫藥費或修車費需要個人買單,對顧客投訴產生的罰款沒有博弈和解釋空間……這構成了一種吊詭的現象:不斷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送餐員、網約車司機每天在社會上刷著“存在感”,卻在權益保護上成了“隱形人”。

隨便在招聘平臺上看看急招“送餐員”的帖子就能發現,這些招聘都充滿了一種打雞血似的收入描述,讀了可以腦補出深夜銷售節目主持人聲嘶力竭叫賣的樣子,比如“打打醬油2500~3000元,跺跺小腳3000~4000元,張牙舞爪5000~7000以上,忘我不要命的,老板的位子讓給你”;“正常干6000~8000元/月,努力干7000~9000元/月,使勁干8000~10000元/月,拼命干10000元/月以上(不封頂),年輕人嘛,連一個嘗試的機會都不給自己,何提奮斗一說?”但大段的收入描述之后,并沒有“上保險”的字樣。有的網絡平臺雖然在招聘中提到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實際操作中卻以意外傷害險來代替社保,讓“網約工”群體的權益保障在事實上被懸空了。

“網約工”行業已經吸納了龐大的就業者群體,在城市分工中形成了新的社群,或者說形成了從原有框架中溢出的“新工人階層”。20世紀90年代之后,中國農民工群體開始形成規模,與這個社群相關的勞動保障、公共服務、子女教育問題一直延伸到現在,仍是公共政策制定中的難點。直至今天,農民工討薪的新聞還會在每年春節前刷屏。面對剛剛興起并將持續擴大的“網約工”群體,與其匹配的社會保障政策應盡快出臺、精準施策,吸取此前在農民工權益保障上前瞻性不足的教訓。

不僅如此,因為“互聯網+”行業的特點,“網約工”的權益保障不僅關乎這個群體本身,而且也與大眾的權益粘連在一起。一方面,網約車和網絡送餐已經在城市居民中普及,從業者的權益保障狀態直接決定大眾是否能獲得穩定的服務預期。另一方面,“網約工”受到不公待遇,如超高勞動強度、超長勞動時間,最終產生的各種成本可能會由大眾代償。比如,外賣平臺無一不力促送餐員在單位時間內盡量密集地完成送餐任務,在大城市的三餐時段,幾乎隨時可見送餐員闖搶紅燈、超速騎行或駕駛、毫無征兆地突然轉彎等危險場景,因送餐員違反交通法規而造成的事故幾乎可以說無日不有。可以說,這些高強度的勞動成本最終還是轉嫁給了不確定的大眾(事故受傷者)。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副主席高小玫提交提案,建議加大“網約工”勞動保障力度,立足新型業態、制定專項法規,而不是用傳統勞動、勞務關系來簡單“套”這個新的就業形態。必須認識到,改變“網約工”權益隱形人的狀態已是大勢所趨,我們期待公共政策高效跟進。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權益 網約工 送餐 保障 隱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