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黨派·聲音>統(tǒng)一戰(zhàn)線 統(tǒng)一戰(zhàn)線

民革福州市委會邀臺北師生書畫交流

2018年08月13日 09:19 | 作者:陳 劼? | 來源:團結(jié)報
分享到: 

山水有相逢,我們后會有期 

——民革福州市委會邀臺北師生書畫交流小記

□ 陳 劼

1

臺灣小朋友陳慶曄繪制的“七爺八爺”(左)和他在福州看到的“七爺八爺”(右)。


2

臺北小學生代表在書畫交流展開幕式現(xiàn)場手繪長卷。


臺北“民族國小”3年4班的陳品彤同學親筆寫了感謝信,表達在福州的美好感受;“民生國小”5年4班的林宥竹同學說,很喜歡福州,希望明年能再來;帶隊老師和家長則是感言,“山水有相逢,我們后會有期!”……

結(jié)束了五天的“親情海峽 彩虹書畫”榕臺中小學生書畫交流展活動,來自臺北“民族國小”“民生國小”的師生和隨行家長,在福州長樂機場與朝夕相處近一周的民革福州市委會人員依依惜別。大家共同相約,保持聯(lián)系、來年再聚。

“原來我們都是中原人”

書畫為媒,結(jié)下文化緣。“親情海峽 彩虹書畫”榕臺中小學生書畫交流展已成功舉辦四屆,民革福州市委會是第五屆的主辦方之一。籌備之初,市委會就決定此次交流活動將采風寫生和參訪體驗結(jié)合,希望架起兩岸中小學生的友誼之橋。

民革福州市委會特意為臺北朋友準備了體現(xiàn)福州傳統(tǒng)文化的伴手禮包,組織大家參觀拓福美術館的亞洲漆藝作品展、于山摩崖石刻等;還帶著小朋友們在三坊七巷參觀,讓他們親身體驗福州民俗風情。首次來大陸的蔡雨桐同學說,福州的風景很漂亮,小吃也有特別的風味,和臺北有蠻多相同也有許多不同,十分有趣。

參觀福州市博物館讓臺灣來賓在兩岸同源文化上產(chǎn)生了強烈共鳴。博物館的《閩都華章》介紹了福州燦爛的歷史文化、多樣的民俗風情以及閩臺兩地割不斷的淵源。

“距今約6000年的臺灣大盆坑文化與福州的曇石山文化有著許多相似性。與此同時,福建臺灣的原始先民還逐漸向太平洋島嶼遷徙,人類學家、考古學家認為,曇石山很可能是現(xiàn)在‘南島語族’的起源地。”講解員仔細解說著,臺灣師生家長都被深深吸引,除了聆聽講解,更駐足細看,還不時發(fā)問。

當聽到解說員說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zhàn)亂,晉永嘉二年,林、黃、陳、鄭、詹、邱、何、胡八姓世家南遷入閩,史稱‘衣冠南渡,八姓入閩’”時,許多臺灣師生和家長都恍然大悟,感嘆道:“原來我們都是中原人!”

博物館和坊巷名人故居的參訪使臺灣小朋友們對福州這座千年古城的歷史文化積淀有了初步的感知。在開幕式現(xiàn)場百里長卷繪制環(huán)節(jié)中,只見臺北小朋友信手繪來,三坊七巷縱橫交錯的石板路、小黃樓的假山亭臺、兩岸同源的舞獅、布袋戲等民俗躍然紙上。

“快看,她是圓仔的外婆”

“不論你生活在長江頭尾、長城內(nèi)外,還是在阿里山、日月潭,我們中華民族都喜歡一種可愛的動物——熊貓。熊貓不僅是中國特有的物種,還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符號。它承載了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一家親的中華情……”這段節(jié)選自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為《團仔圓妞》故事繪本所作序言的話,將兩岸的熊貓緣清晰地作了概括。

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于2008年底從四川赴臺,于2013年7月6日生下頭胎女兒“圓仔”,一家三口已在臺灣安家近十年,深受臺灣同胞尤其是臺灣小朋友的喜愛。熊貓是傳遞兩岸情緣的紐帶之一,這次的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更是作為重點行程安排。

福州的海峽熊貓世界是個有故事的地方,1990年北京亞運會吉祥物“盼盼”的原型、和平大使熊貓“巴斯”在這里生活了33年。臺灣小朋友們一進園就迫不及待地想和熊貓見面。

“熊貓世界的貓熊太可愛了!”“哈哈,你都說熊貓世界了還叫貓熊?”

“小朋友們,前面這只憨態(tài)可掬的熊貓叫雷雷,她是送給臺灣的熊貓圓圓的媽媽,圓仔的外婆……”

“真的嗎?我要和雷雷合照!”

不等解說員阿姨說完,小朋友就沸騰了。隨行家長告訴我們,“臺灣動物園里每天看團團圓圓的游客都人山人海,每人只有三分鐘的觀看時間,根本來不及拍照就得向前移動,這里能拍個痛快,小朋友當然樂壞了,真羨慕你們呀!”

臺灣小朋友們爭先恐后地與園內(nèi)的五只熊貓合影,還踴躍參加園內(nèi)的熊貓有獎知識競猜,每個人都拿到了熊貓鑰匙扣、玩偶等和熊貓有關的豐富禮品,樂得合不攏嘴。大家還在熊貓影劇院觀看了“巴斯”紀錄片,不少人留下感動的淚水。熊貓世界之行化為臺灣青少年的美好記憶,為榕臺文化交流播下了種子。

“老師,這是七爺八爺”

7月29日上午,民革臺江工委組織臺北朋友游覽閩商文化發(fā)祥地——福州上下杭歷史街區(qū),重點安排他們參觀體現(xiàn)榕臺同源信俗的陳文龍尚書廟和張真君祖殿。

“陳文龍信俗”是福建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根植于八閩、發(fā)揚于海洋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也是福建海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走入陳文龍尚書廟,臺灣的陳慶曄小朋友便指著大殿一側(cè)立著的兩尊神像說:“老師,這是七爺八爺!”“是的,我們這里多叫范謝將軍,也就是黑白無常,也有叫七爺八爺?shù)摹!鄙袝鴱R負責人盧鑫道長回答道。

陳慶曄興奮地拿起相機留下影像。原來,他這次的參賽作品就是“七爺八爺”,而蔡雨桐的“八家將”、陳品彤的“神像紙雕”也同為臺灣民間信俗的臨摹畫作。它們都起源于中國民間信仰及神話,是兩岸同源民俗信俗的一部分。

在交流“尚書公出海——送官船”民俗時,雙方談到海峽兩岸對陳文龍都非常尊重,分布在臺灣和福建沿海一帶的尚書廟共有200多個,榕臺也都有“送官船”的民俗,不同之處在于,福州的官船是巡安賜福,臺灣是祛病除災。

隨后,臺北師生一行參訪了張真君祖殿。祖殿負責人介紹了上下杭名字的由來以及張真君這一福州民間信仰的起源和在臺灣及東南亞傳播的歷程,并為大家綬帶祈福。大家互相交流福州、臺北不同的節(jié)慶風俗,總能找到近似之處,其樂融融。

臺北朋友表示,五天的行程雖短,但親眼目睹大陸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親身感受大陸民眾釋放的善意和熱情,實地體驗兩岸眾多的同源民俗文化,也了解到大陸出臺的一系列惠及臺胞的優(yōu)惠政策。“愿兩岸消弭分歧、和平發(fā)展,相信‘希望恰如春草,更青更遠還長’。”他們說。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臺灣 臺北 福州 熊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