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敦煌壁畫臨摹的意義

2018年10月08日 10:46 | 作者:侯黎明 | 來源:美術報
分享到: 

牡丹(中央美術學院)

牡丹(中央美術學院)

敦煌北魏254窟降魔變局部臨摹

60×90cm 2014年

敦煌壁畫臨摹體系建立在前輩藝術家和學者們大量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探索的基礎之上,具有系統性和可操作性。臨摹作為一門學問,需要臨摹者以學者的態度去讀解古代藝術的深刻內涵,研究時代特色,捕捉歷史氣息,揣摩古人意趣,了解工藝流程,掌握技術技巧。只有這樣,臨摹者才能把握好臨摹作品的質量和品位,在不斷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得以提高,淋漓盡致地縱橫筆墨,創造出臨摹作品中的神品。

臨摹的歷程

1941年,著名畫家張大千攜帶他的妻兒和門徒,開始了對敦煌壁畫的考察和臨摹。張大千率領徒弟在敦煌臨摹了近三年的時間,完成了200余幅壁畫臨摹作品,隨后在重慶、成都等多地舉辦敦煌壁畫臨摹作品展覽,朝野震驚,使曾經繁盛千余年又沉寂數百年的敦煌壁畫首次呈現于世,敦煌藝術的珍貴價值和歷史地位才逐漸被世人所重視。

為了保護這個失而復得的藝術寶庫,1944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在莫高窟建立了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現敦煌研究院前身),委任曾旅居法國的油畫家常書鴻任所長,主持率領一批受到敦煌壁畫臨摹作品展覽感召的藝術家們來到大漠戈壁的偏僻一隅,有計劃大規模地開始了臨摹敦煌壁畫和彩塑的壯舉。70余年間,幾代畫家、學者不斷奔赴莫高窟,常年堅守,成為中國文物界不多的專業臨摹研究群體之一。幾代敦煌美術工作者先后臨摹完成敦煌莫高窟壁畫2200多幅,彩塑50余身;特別是進入上世紀90年代,更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重點致力于整窟臨摹,已完成1:1比例模型洞窟15座,并在國內外舉辦以壁畫和彩塑臨摹作品為主的大型敦煌藝術展覽百余次。為不可移動的敦煌文化藝術的傳播展覽提供了核心展示作品。

臨摹的方式

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把臨摹復制壁畫作為研究中國古代壁畫的切入點,經過幾代美術工作者70余年的臨摹實踐,根據研究目的和方法,總結并形成了一套比較科學的臨摹復制方法及理論。通過臨摹,梳理古代壁畫制作及技法,研究總結中國傳統壁畫的繪制技法,形成和完善中國繪畫源流及技藝體系。

敦煌壁畫臨摹主要有三種方式,即現狀臨摹、整理臨摹、復原臨摹。

1。現狀性臨摹

現狀性臨摹是將被歷史磨損的壁畫現狀進行客觀復制的臨摹方法。這項工作的目的是,真實記錄壁畫演變過程,表現壁畫的現存狀態。

2。整理臨摹

是對壁畫殘損部分進行有選擇性的復原的臨摹方式。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整理有價值的圖像信息,為相關內容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3。復原臨摹

復原性臨摹是指再現壁畫初繪時期的造型特點、線條形式、色澤面貌的一種臨摹方法。這種研究方法的目的是,去除歷史給予的破損痕跡,準確科學地再現壁畫的原始風貌。

臨摹的目的

1。壁畫文物的副本

面對殘損脆弱,行將消失的壁畫,與張大千等個體畫家們單純臨摹學習不同,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在建立之初,畫家們是秉持著保護、保存壁畫的理念開始進行臨摹的,這個時期有選擇地制定較為長遠的臨摹計劃,目的就是為壁畫留存文物副本,使日漸衰退的壁畫生命在臨摹作品中得以記錄和延續。

2。研究

壁畫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系統性和文化的典型性,因此,對敦煌壁畫繪制體系進行系統深入地臨摹研究,既可以探討民族繪畫藝術的形成、發展高峰或關鍵轉折,對于文化藝術延續,歷史傳統、傳承民族文化、啟迪當代藝術繁榮發展有著重要的基石作用。

敦煌目前留存有約5萬平米的壁畫,蘊涵了自公元4世紀至14世紀北朝至元代1000年間中國佛教繪畫風格和繪畫技法的承傳與沿革,呈現了外來藝術與本土藝術的碰撞與交融,也是研究中國美術發展史最系統、最豐富的歷史資料。

在以敦煌壁畫為載體的圖像研究方法中,臨摹是最為直接切實的研究方式。這一臨摹研究過程是由建立在具有堅實繪畫造型能力、色彩素養和豐富壁畫臨摹經驗的專業畫家來實現的。與運用美術史理論解讀圖像的研究方法不同,臨摹者是站在原創作者的角度,從畫面進入其內心世界,通過對原作每一道筆觸的還原,追尋當時藝術家們創作壁畫時的所思所想,盡可能如實地反映出原作的精神面貌,還原創作歷程。

臨摹者通過臨摹解讀壁畫內容,對技法和表現形式進行歸納和分類,從臨摹研究者的角度形成對造型體系的總結,達到對作品藝術風格與時代特征的斷代,進而對其在中國美術史中的地位和價值論進行確立和補充。

3。學習與傳承

縱觀敦煌壁畫千百年來的演變進程,雖然各時代的風格不盡相同,但可以清楚地看到作為宗教藝術從內容到形式貫穿始終的主導模式,形成了獨特的審美觀念和造型特征,而臨摹是繼承其傳統最好的途徑之一。在中國古代畫家看來,學習繪畫必須要對前人的經典作品進行臨摹,這是理所應當的。臨摹的目的,就是要研究前人的種種經驗,掌握傳統的造型與技藝,培育審美品格,以此認知中國繪畫的本質,掌握其繪畫本體規律的方法,進而求變創新,在繼承中不斷發展,不斷創造。

早在1500年前的南齊,著名畫家謝赫創立繪畫法則的六法:氣韻生動、骨法運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傳移模寫便是指通過臨摹向歷代繪畫學習借鑒的方法,包括徒弟對師傅畫作、粉本的臨摹以及畫家對當朝、前代經典作品的臨摹。這種臨摹學習千年來一直是中國習畫者不可缺少的基礎,也是傳承傳統,提高畫品,創新風格的重要途徑。

著名敦煌學學者姜伯勤先生說:“敦煌研究院前輩的臨摹畫精品是20世紀中國重要的‘文化財’。近一個世紀以來敦煌一直是藝術家的朝圣之地,畫家們通過臨摹得到了不同的藝術啟示,極大地促進了現當代中國繪畫的進步,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張大千先生通過對敦煌壁畫的臨摹,使其在人物畫技法上為之一變,從改琦式仕女畫,一變為有唐代健美之風的新型大千先生人物畫;他的潑彩山水源于敦煌唐代壁畫中的青綠山水;臨摹敦煌壁畫也催生了潘絜茲先生的新工筆畫創作;董希文先生通過在敦煌數年的臨摹,直接承襲北魏藝術風格,創作出具有鮮明民族傳統、煥發時代新風的《哈薩克牧女》;《開國大典》延承了唐代經變畫富麗堂皇、氣勢恢弘的大場景制作風格,描繪出泱泱大國的氣度,成為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經典之作。

與此同時,壁畫家李化吉、袁運生、王穎生等的創作無不體現出敦煌對中國現代壁畫創作的深遠影響。

4。以巖彩為媒介

幾十年來,隨著對敦煌壁畫更深入的臨摹學習,對古代壁畫繪制技法的研究、以及將礦物顏料在臨摹中的廣泛運用和熟練掌握,美術研究所的創作人員開始更多地選擇與敦煌壁畫繪制顏料相同的材料——巖彩作為主要的材料繪制創作。之所以選擇巖彩,首先感到巖彩作為媒介,構建起了古代與現在在精神層面上的對話與連接,從材料的特性上,也表達出了可以代表敦煌藝術的象征性與標志性,同時,也非常契合敦煌藝術的地域特征。這是當代巖彩畫與古代敦煌壁畫的探源與對話,讓我們對有關敦煌巖彩和敦煌壁畫走向當代的思考變成了現實。

侯黎明(作者為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副主任、敦煌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楊嵐

關鍵詞:臨摹 壁畫 敦煌 研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