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 頁 政協動態 協商建言 委員聲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議政瞬間 委員聊遼

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小針尖繡出大夢想

——江蘇省政協常委、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建萍扶貧記

2020年08月21日 09:43  |  作者:紀娟麗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一根繡針繡出好生活,一支畫筆繪出新世界……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非遺文化在傳承技藝的同時,還在助力小康上發揮著積極作用。從本期開始,本刊開設“非遺小康路”系列報道,講述新時代的非遺正能量。

生長在蘇州太湖之濱的蘇繡世家,江蘇省政協常委、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建萍心里卻裝著遠在千里之外的繡娘們:新疆伊犁、貴州冊亨、內蒙古科右中旗、廣西三江……因為,她有一個夢想:用這根繡花針,在傳承蘇繡文化的同時,帶領姐妹們走向更好的生活。

當侗繡遇見蘇繡大師

再過10天,姚建萍又將啟程奔赴廣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想起去年年底首次前往那里的經歷,她仍心有余悸。

當時,作為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副主席,她應邀參加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文聯聯合主辦的2020年元旦春節期間“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早上4:30,她早早起床,先坐高鐵從蘇州到上海,兩次轉機后再換乘動車,終于在當晚11點抵達。“真是一路飛奔,中間還差點沒趕上動車。”姚建萍說,去一趟真的不容易。第二天一早,她便下鄉走訪,希望摸清當地民間刺繡的現狀。

走進侗寨,婦女們背著孩子,圍坐一團,邊聊天邊刺繡,旁邊還有10多歲的小姑娘,也跟著媽媽一起繡。眼前的景象既讓姚建萍激動興奮,又讓她心生憂慮。“很多紋樣充滿著少數民族特色,特別漂亮,而且不少‘80后’‘90后’的女孩子都會繡,基本功很不錯。但是刺繡時,一只手拿著布另一只手繡,效率比較低。”

讓姚建萍印象最深刻的是桂桂一家。桂桂大名覃桂珍,出生在侗繡世家。在侗繡中,剪紙是十分重要的工藝環節,剪好的圖案粘貼到布料上,再進行繡制。奶奶是遠近聞名的剪紙藝人,90多歲仍能剪出精美的圖案花樣,媽媽也是侗繡非遺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從小耳濡目染的桂桂,2017年大學畢業之后也回鄉拿起了繡針,并建立了清花秀坊。秀坊成立以來,培訓學員1000多人,帶動3個鄉鎮6個貧困村300多人生產侗繡產品。

桂桂對于侗繡的這份堅守讓姚建萍感同身受,她希望通過蘇繡培訓,提高當地刺繡技藝,提升生產效率。利用刺繡棚架解放雙手是第一步,經過幾天培訓,12月7日,在“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開幕式上,當桂桂在刺繡棚架上表演起侗繡,現場觀眾無不叫好。“今天,侗族繡娘第一次公開亮相,利用雙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飛針走線,我感到十分欣慰。從上繡繃、兩只手同步到掌握拿針手勢等,一步一步教起,無不傾注感情。真心希望她們的生活能因此而改變,繡出美好未來。”姚建萍在日記中寫道。

疫情期間,由于不能去現場指導,姚建萍便通過網課進行線上指導,并向當地捐贈刺繡棚架,侗族繡娘們終于解放雙手,飛針走線繡起來。“姚老師為我們開創新的刺繡方法,她在侗鄉種下的這顆種子,一定會開花結果。”桂桂說。

繡出人民美好生活

小小繡花針,一樣能實現大大的夢想。這一點,姚建萍因親身經歷而格外篤定。

上世紀60年代,姚建萍出生在江蘇省蘇州市的一個小山村——鎮湖,從小在母親的影響下拿起繡花針。鎮湖是蘇繡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她親眼目睹了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人口兩萬,繡女八千”,過去的小山村成為了現在的鎮湖街道,現有人口兩萬,共有8000繡娘從事制作生產刺繡,與該產業相關從業人員達3000人。如今,鎮湖已經成為全國聞名的刺繡之鄉,蘇繡產業已經形成完善的發展模式,年收入年年攀升。

不僅家鄉巨變,姚建萍一家的生活也越來越好。雖然從小跟隨母親學習刺繡,但是那時刺繡僅作為一種副業用于補貼家用。改革開放前,熱愛刺繡的她想拜師學藝,但那時候技藝大多家族傳承,她苦于學藝無門。隨著改革開放,各項體制改革,1990年,姚建萍遇到了恩師——蘇繡專家徐志慧。她住進老師家,潛心學習,度過了整整4年。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她的繡品在市場上已經可以高價售出了,幾天辛苦就能換回城市工人好幾個月的工資。

“我見證了國家的繁榮發展,見證了當前中國刺繡非遺迎來前所未有的好時代,因此決心追求蘇繡原創時代旋律,將自己的個人藝術與家國情懷和時代變遷結合起來,用繡花針譜寫時代旋律。”在這樣的精神鼓舞下,從事蘇繡事業30余年來,姚建萍曾四度獲得全國民間工藝最高獎項———山花獎,多次獲得全國工藝美術領域各類金獎。在傳承前輩的基礎上,她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融針繡”風格,“以針線表達時代”,創作出一系列表達時代精神、民族精神的作品,用針線講述中國故事,反映家鄉巨變。

這些年來,姚建萍先后在上海美術館、中國美術館等藝術殿堂舉辦個人刺繡藝術大展,她的蘇繡作品多次作為國禮。如今,兩個女兒畢業后也相繼回來,加入到傳承蘇繡的隊伍,為非遺傳統手工藝的轉化創新作出探索性的努力,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蘇繡,共同推動蘇繡的傳承發展。這也是她最樂意看到的事兒。

用藝術為人民服務

當年學藝無門的掙扎,讓姚建萍難忘。她希望自己曾經遭遇的難題,不再在其他熱愛刺繡的人身上重演。近年來,她先后多次走進中西部國家級貧困縣,希望繡花針對當地的扶貧工作和婦女就業作出貢獻。

新疆伊犁是姚建萍最早幫扶的地區。2011年11月,在蘇州和伊犁兩地婦聯的組織下,她和團隊來到新疆伊犁,承擔起伊犁繡娘的培訓工作。“當時,伊犁已經下起了大雪,婦女們都坐在炕上刺繡。”姚建萍回憶說,她們的刺繡主要是自給自足,手法還比較原始。

通過走訪和調研,姚建萍將當地的繡娘培訓定位在用蘇繡的針法,創作新疆當地的風景。“題材變了刺繡的手法也要變。”她和團隊在伊犁一待就是3個月,希望用蘇繡幫助當地婦女走出一片新天地。在培訓刺繡技藝的同時,她發現,當地婦女思想比較封閉,認識相對落后。為了持續提升繡娘的技藝,在姚建萍的努力協調下,幾位新疆繡娘來到蘇州培訓。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在機場,有的繡娘因為第一次乘坐飛機擔心“掉下來”而臨時放棄了培訓的機會。來到蘇州,新疆繡娘們住進了姚建萍一處老房子里,白天就到她的工作室學習。“一方面讓她們學習技藝,另一方面也潛移默化地讓她們認識當代女性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態度,扶貧先要扶心和扶智。”姚建萍說。

新疆的繡娘們,就這樣住進了姚建萍的心里。2014年,姚建萍應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之邀,開設中國刺繡專項研修班。“這是清華美院開設的第一個刺繡專業的高研班,我的任務是通過自己的經驗,教授和培養中國新一代‘能繡懂畫’‘能畫懂繡’的雙向性刺繡專業人員,并將這些學員從‘匠’帶到‘師’的地位。”姚建萍告訴記者,這難得的機會,在她的推薦下給了新疆繡娘難得的名額。前幾天,一位當年參加學習的新疆繡娘給姚建萍打電話,告訴她自己創業了。“雖然創業項目與刺繡沒有關系,但我仍然很高興,最少她走出來了。”姚建萍說。

不僅在貴州三江、新疆伊犁,這些年,姚建萍還走進貴州冊亨、寧夏彭陽、內蒙古科右中旗等地,開展刺繡技藝培訓。她希望用藝術為人民服務,帶領更多的人,用小小的針尖,實現大大的夢想。


編輯:劉乙潼

關鍵詞:姚建 建萍 刺繡 蘇繡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