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 頁 教育·資訊 教育·聲音 教育·實踐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長·導航

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全國首個區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報告”發布

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從2.0走向3.0

2021年04月17日 15:23  |  作者:位林惠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教育評價事關國家教育方針的全面落實;某種意義上講,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如何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服務我國“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總體發展戰略?在2021年4月16日于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召開的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記者了解到北京師范大學劉堅教授、劉紅云教授團隊發布了“全國首個區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報告”,報告全面梳理團隊七年多來在181個區縣的2638所小學、1322所初中和140所高中采集到的區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結果,并從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角度提出一系列統籌推進國家“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所需關注的重要問題,充分體現了教育評價的導向作用。

2014年3月,該團隊曾發布全國首個“區域教育質量健康指數”(以下簡稱“指數”),引起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都進行了深度報道。

本次發布是繼“指數”發布以來區域教育質量評價研究領域的又一標志性成果。在項目綜合團隊與劉紅云教授等統計測量與評價領域專家,鄭國民教授、羅星凱教授等十多位各學科領域的課程專家,以及王耘教授、胡詠梅教授、劉儒德教授等相關因素測評領域專家連續七年的共同努力下,初步構建了一系列測量與評價相關工具,并形成了義務教育階段具有全國代表性的“準常模數據庫”以及部分省域高中階段的測評數據庫。本次測評結果發布基于上述數據庫展開,涵蓋不同學段(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地域(東、中、西部地區),不同學制類型(小學、初中/九年一貫制/十二年一貫制),不同性別(男/女生),不同戶籍(本地/非本地戶籍),不同家庭狀況(單親/非單親,獨生子女/非獨生子女家庭,流動/留守兒童)等各類群體;累計采集176萬余名小學生,207萬余名初中生,19萬余名高中生,數萬名教師、萬余名校長和110多萬名家長的測評數據。

該研究團隊依托2014年發布的“區域教育質量健康指數”框架,以學生發展五大維度及影響學生發展四方面因素為線索,采用機器學習技術、增值評價分析、結構方程模型等多種統計方法,分別從品德行為、學業發展、興趣愛好、身心健康、學業負擔及影響學生發展的個體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等對我國基礎教育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和全社會對教育領域的普遍關切進行系統剖析,并生成以下10條基本結果。

一、 中小學生品德發展狀況總體良好,公平、助人、責任等維度的表現有待提升

通過分析東、中、西部地區連續多年的監測數據發現,多數中小學生品德行為表現良好且相對穩定。不同區域在品德行為各分維度上的表現呈現一些共性特征:小學生在正直、友善、誠實等維度表現出較高水平,初中生在正直、友善、信賴等維度上表現出較高水平;中小學生在公平、助人、責任等維度的表現有待提升,提高小學生的個人責任感、初中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學生的公平意識與助人行為,將是學校未來德育工作的要點;研究發現,影響小學生品德行為表現最主要的三個因素分別是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和學習壓力;影響初中生品德行為表現最主要的三個因素分別是同伴關系、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習自信心。

二、 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學業表現總體優良,少數欠發達地區學生學業達標情況值得引起高度關注

在所有參測的181個區縣中,有81%的區縣九成以上小學生學業水平達到國家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有72%的區縣九成以上初中生學業水平達到國家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香港地區同類型大規模測試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港區小學生學業水平合格率為85%-90%,初中生學業水平合格率為80%-85%。由此可見,內地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水平表現總體優良;但是西部少數欠發達地區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學業水平合格率僅在40%-60%之間。

三、 中小學生手機依賴比例呈上升趨勢,農村地區手機依賴情況尤其值得關注;子女往往會效仿父母的手機依賴行為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是最近幾年來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以手機依賴為例,項目組研究發現,中小學生有手機依賴的學生比例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且中學生手機依賴情況比小學生更嚴重。相比于城市和縣鎮,農村地區學生手機依賴情況尤其值得關注。由于手機依賴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身心健康有負面影響,因此,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非常重要。研究發現,子女手機依賴行為的產生受其父母手機依賴行為的影響較大。所以,父母應重視自身手機依賴行為可能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

四、 部分地區超過半數的初中生僅文化課補習每周3小時以上,校外補習對學習困難學生效果有限,對成績優秀的學生“有百害而無一利”

近年來,我國校外補課(文化課補習)現象愈演愈烈,已經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本研究數據表明,小學有22.2%的學生每周至少參加3小時以上的校外補課,初中學段這一比例為32.8%,且有10%的區縣每周校外補課3小時以上的學生比例超過50%,甚至部分區縣每周校外補課6小時以上學生的比例超過35%。進一步分析發現,參與校外補課對成績優秀的學生“有百害而無一利”,這類學生每周參與校外補課的時間越多,其內部學習動機、主觀幸福感等越低。即使對成績一般的學生而言,每周參與校外補課的時間越多,學業成績不增反降。

五、 我國中小學生睡眠嚴重不足,小學生睡眠時間達不到國家規定標準的比例高達88.8%,初中生的這一比例更達到95.7%,有34.2%的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

睡眠不足是我國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又一突出表現。持續多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小學階段能夠保證10小時睡眠時間的四年級學生比例僅為11.2%,有24.3%的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足8小時。初中階段能夠保證9小時及以上睡眠時間的學生比例僅為4.3%,有34.2%的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分析不同區縣學生睡眠不足的原因后發現,導致學生睡眠不足最主要的原因分別為完成“家長安排的補習”和“學校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然而,犧牲睡眠時間并不一定能夠帶來學生學業水平的提升。減少睡眠時間不僅對提升學業成績“收效甚微”,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興趣愛好等多方面將帶來更嚴重的負面影響。當學生平均睡眠時間每減少1小時,學生的學習壓力和網絡成癮的比例會顯著上升,而主觀幸福感、學習興趣、藝術興趣和體育興趣等均會有不同程度的明顯下降。

六、 保障睡眠、規律早餐、每天鍛煉、堅持閱讀、豐富親子活動,讓超過九成的小學生和八成的中學生感到幸福

提升學生幸福感,做好五項基本“保障”至關重要。若能為學生提供五項基本“保障”——基本保障睡眠、規律早餐、保證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保證每天閱讀半小時、父母關注子女生活,則91.5%的小學生和84.1%的中學生會感到“幸福”。每缺乏一項“保障”,中小學生幸福感較高的比例將下降10%左右。

七、 多閱讀、喜歡閱讀、閱讀有益的書,有助于學生發展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閱讀相關數據充分詮釋了冰心“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意涵。數據表明,閱讀有助于學生學業及心理健康的發展,有助于降低網絡成癮和手機依賴,提高主觀幸福感。每天閱讀半小時,就能給學生帶來較大收益;當家中藏書量相當時,擁有較高閱讀興趣的學生學業表現較佳;此外,有選擇地閱讀也非常重要,閱讀故事書及介紹人物或自然的書,有助于學生發展。

八、 中學階段,父母過多關注子女學習,尤其是考試成績或名次,

往往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對于不同學段的學生而言,父母關注、關心子女的方式存在一定差異。無論是在小學、初中或高中學段,家長更多關心子女的日常生活、愛好特長、同伴關系或學校氛圍時,學生在學業發展、興趣愛好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表現更好;但是,若家長更多關注子女的學習情況,尤其是過度關注子女考試成績及名次,對于初中、高中段的學生發展可能適得其反。

九、 校長課程領導力對教師教育滿意度影響顯著,其中實行民主決策是絕大多數校長們的短板

數據表明,校長課程領導力對教師教學方式、教師工作滿意度等都會產生較大的直接影響。然而,不同學校間校長課程領導力差異較大,西部地區校長課程領導力相對較弱。就全國情況看,在學校管理中實行民主決策是絕大多數校長們的短板。

十、 我國小學和初中階段抗逆學生比例分別為15.5%和17.5%,良好的家庭和學校人文環境能夠幫助處境不利學生取得學業上的成功

本研究數據表明,小學和初中階段的抗逆學生比例分別為15.5%和17.5%。進一步分析發現,如果一個地區的親子關系良好,學校普遍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教師能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并采用得當的教學方式,那么該地區學生的抗逆比例將顯著增加。

除對義務教育階段具有全國代表性的“準常模數據庫”進行深入分析之外,該團隊對部分省域高中階段的測評數據也展開了相關研究。數據結果顯示:變革學習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高層次能力,對激發學習興趣和內部動機、緩解學習壓力均有積極促進作用。此外,控制“大班額”不僅為高中教師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提供條件,也能夠改善師生關系、提升教師教育滿意度

有數據表明,我國高中階段的教育正在發生積極變化,研究性學習已日益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采用研究性學習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高層次能力,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內部動機的發展,而且能夠緩解學生學業壓力。此外,多年來困擾我國高中教育的大班額狀況正在得到緩解,比如山東省高中平均班額實現“三連降”,班額達標率實現“三連增”。數據表明,控制“大班額”不僅為高中教師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提供條件,也能夠改善師生關系、提升教師教育滿意度。

尾聲: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從2.0時代邁向3.0時代

本次區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結果發布是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推動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從2.0時代邁向3.0時代的一項重要里程碑。

在教育質量綜合評價1.0時期,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該團隊首要任務聚焦于從分數的“常模參照”到“標準參照”的轉型,引導全社會特別是教育實踐工作者將關注的焦點從“增效提分,分分必爭”轉向“讓每個學生達到課程標準基本要求”。

教育質量綜合評價2.0時期,則從“注重學業”轉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除學業成績標準達成度以外,教育質量評價的維度得到進一步豐富和拓展,涵蓋了學生發展所必須的品德、學業、身心、興趣、負擔等維度,以及影響學生發展的個體、學校、家庭、社區等多方面因素(如學業均衡、學習動機、學習自信心、學習策略、師生關系、同伴關系、親子關系、學校歸屬感、教學方式、校長領導力等)。

而在邁向教育質量綜合評價3.0時代的進程中,除了對現有指標體系進行更新,將近年我國教育發展關注的勞動教育、班額問題、學生抗逆、自主學習、選課走班、研究性學習、校園欺凌、手機依賴、網絡成癮、家長參與等納入到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還從評價理念、服務目標、數據采集方法、研究結果的代表性等方面進行全面升級。本次發布的“區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結果”在評價指標方面更加豐富多元;評價理念從單純對教育結果的評估轉向為了教育發展的評估;評價目標從服務區域教育督導轉向助推地區教育教學改進;數據采集方法從橫斷的、點對點的監測轉向縱向的、追蹤數據的積累;而數據分析結果所反映的教育問題既關注某一個區域、某一所學校的個性化問題,也基于全國“準常模數據庫”,逐步實現對我國教育發展本質問題的再思考,充分發揮第三方評估的獨立性、專業性與客觀性。

教育質量綜合評價3.0面臨突破:指向核心素養、基于真實情境、實現網絡交互、采集實時數據。

雖然從教育質量綜合評價1.0到3.0時代所解決的核心問題和采取的手段方法各有側重,但其背后有一條始終貫穿全局的主線,就是以破除“五唯”,“堅持科學教育評價導向”,“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為基本指導思想,服務于我國“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整體教育發展戰略,呼應《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關于建成“教育強國”的根本訴求。

在邁向教育質量綜合評價3.0時代的過程中,仍面臨一系列問題缺乏系統的解決方案。為此,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在珠海校區正式成立“教育評價創新中心”,并同時啟動“基于計算機交互環境的核心素養測評研究”項目。項目將重點解決教育質量綜合評價3.0時代如何在計算機交互網絡環境下,基于真實情境,運用實時采集的大規模過程性數據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客觀評估,以克服傳統基于紙筆的學科測試對學生核心素養評估的局限性等問題。該中心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聯合國內外多家單位協同建設,集聚了相關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優勢資源,持續開展區域層面基礎教育質量診斷分析、反饋指導與改進提升工作,對完善我國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提升教育質量將發揮積極作用。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學生 評價 學習 教育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