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錢復:做有責任感的慈善家

2015年01月23日 14:42 | 作者:謝新 黃彥 | 來源:新華網湖北頻道
分享到: 

原標題:錢復訪談實錄:做有責任感的慈善家

國泰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錢復(左)接受新華網謝新獨家專訪_副本

 

國泰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錢復(左)接受新華網謝新獨家專訪

 

    新華網:錢先生您好!非常榮幸能借此次“中華文化人物”頒授典禮在武漢舉行的機會采訪您。通常面對采訪對象都會很平靜,但這一次有些例外,我多少有點緊張。
    錢復:不要,千萬不要。
    新華網:不是因為您的年齡,而是因為您的學識和名氣。
    錢復:哪里哪里。
    新華網:我想問問以前您來過武漢嗎?
 
    錢復在“中華文化人物”頒授典禮上致辭
    猶憶少時點滴
    錢復:沒有,這是第一次。我在北京出生,兩歲多時因為抗戰爆發到了上海,一住就是十年。抗戰勝利后又回北京,直到1948年底離開。
    那個時候家庭環境不好,所以沒辦法旅行,北京周圍的地方我都沒去過,上海周邊也只到過無錫。
    新華網:您在大陸到過的地方是很有限的。
    錢復:很少很少。十年前我退休,再次返回北京、上海,都是因為小時候生活過,有感情,所以回去看看。以后的每一年大概都要回來個四、五次,只是地點比較固定,像海南島的博鰲,每一年都會去;老家杭州、上海、北京都常去,除這些地方以外,唯一一次走到最西邊還是應邀到西安去祭皇陵。
    新華網:您回到北京,回到上海,回到您出生和生長的地方,有沒有找到童年的記憶?
    錢復:很少。
    我清晰地記得我在北京住的地方——從南河沿兒進去的南池子南灣子13號。頭一次回到北京,我住的北京飯店。從北京飯店到南河沿兒,再步行不到5分鐘就到南灣子。想回去找我住過的四合院,可好幾進四合院已經不復存在,變了辦公室。
    去年年初,我做夢都想不到,可以幸運地收到我在北京的母校——育英學校——現在改名叫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的校長給我來的信。信中寫道,育英中學125周年校慶,邀請我以杰出校友的身份返校。我應邀回到北京,得以回到我的母校。
    我在上海住的地方現在也沒有了。
    2005年,錢其琛先生約我見面,那個時候他的身體還好,我們談了很久。我告訴我的這位學長:“你念高三,我念初一,那時候常常罷課,你常到我們教室來說‘小朋友回家去,今天不用上課’。所以你那時是我們很歡迎的人”。錢先生聽了哈哈大笑,然后問我有沒有回去,我說沒有。他告訴我:“這所學校現在還在,叫五四中學。如果你預備去,我來幫你聯絡”。三天以后,我回去學校,校長把我小時候的準考證,全班同學的名冊,統統都拿出來給我。真的是感動。時隔將近57年,那些名字只有幾個我還記得,絕大多數都不記得了。
    新華網:當時您班上大概有多少同學?
    錢復:大概四十幾位。
    新華網:其中還有記得的,不僅名字都記得,連樣子也記得是嗎?
    錢復:對,樣子也記得。這次返校,校長也拿來了名冊,但大概記得的只有四位。因為戰爭,沒辦法,在育英只念了1年半,也沒有畢業。
    新華網:這種同窗情誼十分珍貴。
    錢復:可貴,可貴。
  以包容之心看待兩岸文化差異
    新華網:錢先生,想請教您一個問題。在遭遇現代西方文明后,臺灣似乎一直在堅持一種將中華文化傳統與西方普世價值相調和的折中方案,但同時保留了天下大同的樸素情懷和儒家的政治觀念。有聲音說,當代中華文化在大陸和臺灣綻放出了兩朵不盡相同的花,這個提法您贊同嗎?
    錢復: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早期,由于太窮、太苦,臺灣很大程度上依賴援助,直到60年代經濟起飛,而那時的大陸卻不幸正在遭遇文革。當時我在替蔣中正先生服務。1966年11月11日,他叫我去,告訴我第二天將有一個宣布,首先有4個字要知道怎么翻譯——那便是“文化復興”,Renaissance;其次,要將每年的11月12日定為中華文化復興節。我問他原因,他說,國父一直對文化很重視,一個是陽明山的中山樓蓋好了;第二個,鑒于大陸現在的遭遇,許多文化的寶物都遭到了破壞,我們要保護中華文化。
    這是一個好的開端。在他的倡導下,臺灣學術界開始更加留意中華文化。盡管此前中央研究院、臺大、師范學院已經有很好的基礎,到1967年后更加重視。然而我們不能到大陸來,很多東西想要研究卻無從下手。那個時候,我們跟美國往來較為密切,所以很多人念完大學選擇去美國深造。美國的許多高等學府,像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加州大學、密歇根大學,都藏有大量在臺灣無法看到的中國典籍。很多年輕學者到那里去接受教育,再回來傳授這些知識。
    如今,大陸改革開放已30年有余,不論文化、社會、經濟,進步十分迅速。大陸的出版物多的不得了,而且便宜,古籍的白話文譯本也特別實用。我每次到大陸來一定逛書店,逛書店就買書。
    論文化的發展,大陸和臺灣都有各自的強項,兩岸交往、交流就是互補的過程。請允許我肯定一個事實,在“互補”方面,臺灣的受益遠遠多過大陸。
    新華網:您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
    錢復:基本上,我們可以提供給大陸的并不多,反而大陸可以為我們提供的內容很多。
    新華網:您說大陸的書便宜,其實從內心來說,我們感覺也很復雜。現在出版的途徑、渠道豐富,難免引來價格競爭,圖書的版權、內容、裝幀等問題被輕視。知識得之不易,從某種意義上講,并不希望書籍太便宜。
    錢復:現在全世界都在重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所謂IPR。IPR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普世價值,這一點希望這邊所有的出版業者尊重。
 良心和責任成就教育
    新華網:近年來,臺灣教科書對傳統文化、國學知識的重視普及贏得了內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與認同。在您看來,臺灣對繼承、推進中華文化做了哪些努力?
    錢復:講到這里,我心里很痛。2000年,臺灣政黨輪替。這期間課本被要求“去中國化”,學校里面古文不大教了,歷史課不是完整的中國歷史,地理課也不是完整的中國地理,導致小朋友喪失了對中華民族的正確認知。2008年以后,我們嘗試把它改過來,但阻力大的不得了。臺灣會有一些聲音倡導課余讀四書五經了解中國歷史;同樣,內地也出現了如文促會主席高占祥先生用新時代的新思維、新價值觀編寫的《新弟子規》等等。
    現在,臺灣不少學生小學一二年級就能把一些經典篇目倒背如流。我的小孫女念小學二年級,她就會背《弟子規》。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好現象,在這個年齡打基礎,堅持背誦,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忘。
    臺灣有一個老和尚設立的福智基金會,在臺灣中部修建了一所涵蓋小學、初中、高中的“福智學園”住宿學校。學校很大,四面沒有圍墻,但卻沒有一個學生跑出來。學園最主要的課程就是四書五經,從那兒出來的學生很多都非常優秀。這也證明了我們的經典教育十分重要。
    新華網:非常慶幸如您所說,臺灣的年輕一代也接受了中華文化當中的優良精髓。
    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在相互碰撞中彼此受益。一直以來,文化外交是我們主打的一張牌。您外交家的身份為人們所熟知。那么,您能不能跟我們談談中華文化在哪些方面優于西方文化?還存在哪些差距?
    錢復:教育是我們傳統中華文化中引以為傲的。如同許嘉璐先生所講,“德、智、體”,德育為主。西方國家的公共教育多側重于智育、體育,教育為經濟服務,讓學生得以謀求生計,得以被老板賞識。但教育真正的目的是為了開啟人的智慧,能夠讓學習持續一生,而不是一紙文憑,有碗飯吃。如果僅僅只是這樣,那就把教育看得太低了。
    教育是一個良心事業。從事教育的人,不求名、不求利、不求權,只是為了把智慧傳授給下一代,這就是我們的教育了不起的地方,也是西方國家所不具備的。可是,我們要看到,包括中國大陸,我們今天的教育是在學西方,逐漸遺忘了教育的本源,都在為經濟而做教育。
    公益之心奏響社會和諧之音
    新華網:得知您退休后一直在做公益,現在擔任國泰慈善基金會董事長,我們能不能了解一下您做的公益內容?
    錢復:我70歲退休,臨退休之前半年,國泰慈善基金會的兩兄弟找到我,告訴我他們二位的父親,也就是基金會創始人,已經植物人6年了,現在,想請我接任。很細致的一番考察之后,得知老人家跟兩位公子都是非常守法、非常正派的正經人。我考慮再三,答應了這個請求。我應后第二天,老太爺就走了。
    正式上任后,我了解到基金會每年能夠開支的數目對于公益事業來說十分有限,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創造好先決條件,把先期工作做得非常好,比如設立獎學金。我跟兩兄弟商議決定先為設立一個紀念老人家的獎學金,高額資助最需要念研究所的困難學生,兄弟兩人十分樂意,也填補了經費缺口。我們做捐學,在所有的捐學機構中,我們是表現最好的。
    慢慢地,我在海外的朋友得知我做慈善事業就給我寄來好多國外的有關書籍和文章。我發現,外國的慈善事業不再叫“慈善”而叫“公益”。它跟從前的慈善事業有了四個大不同。
    第一個不同,過去的慈善事業是我拿出一筆錢來作為經費,好比說一年拿出一千萬,其中的35%-50%用于人事和行政,剩下的一部分用來做好事。現在的公益事業,你所拿出的所有經費都要用作公益,參與公益事業的人應該是義工、志工身份,不能夠拿薪水,不能夠有行政消耗。這一條,我們照改。
    第二個,從前的慈善事業是以個人意志決定做什么項目,幫助艾滋病患者或教會等等。現在的公益不是“我”想做什么,而是取決于社會有什么需要,“我”來提供幫助。2005年,臺灣社會最大的危機是男多于女,大概有5%-8%的男性娶不到太太。一個叫“幫你介紹外國新娘”的新事業產生了——從越南、緬甸、高棉、印尼、菲律賓中介女孩子來與男方結婚。但其實這些未婚男性中,大多來自低層,有的是身心障礙,有的是家庭貧困,嫁來的新娘吃苦受罪,公公婆婆也心懷戒備。外國新娘中度日如年,有的逃跑,部分人被打致傷,更有甚者選擇自殺,釀成了社會悲劇。所以我選擇面對這個問題。
    在這個項目中,第一個階段的工作是教她們中文。事實上,政府也有為她們開辦教學班,但課程用的教科書是國小一年級的教材,她們很難有興趣。所以,我專門請大學特殊教育系的教授針對這些外籍新娘編課本。在教室的安排上,我們借了三間教室:一間留給小朋友,請義工為他們分糖果、分點心、教唱歌、教跳舞、玩游戲等等;一間房為公公婆婆和先生準備,備有咖啡、茶、電視、圍棋、象棋、橋牌、報紙、雜志,基本娛樂設施一應俱全;“外國新娘”在剩下的一間教室上課。三個月后,第一期班畢業,我們舉行了畢業典禮。那一天我很感動,公公婆婆們為了這個大日子穿起了西裝、制服和吃喜酒時的旗袍,因為是壓箱底的衣服,多少年沒穿過,都有褶皺,先生們拿著相機左拍右拍,小朋友都穿著新衣服上臺表演。那個場面真的很感動,我也知道,這些家庭的問題都不復存在了。
    第二個階段,每到禮拜六,我們就在新娘家附近找一個公園,給每個新娘一些錢去買食材,讓她們在室外做最擅長的烹飪。在此之前會張貼廣告,告知附近居民:禮拜六下午3點到5點,免費品嘗東南亞美食。我們的志工會為前來試吃的太太們介紹這些“外國新娘”,請她們下次出門買菜時帶上“新娘”,幫“新娘”介紹朋友。
    第三階段,幫助這類人群的第二代走出自卑,重拾信心。現在,臺灣部分較為偏僻、貧窮的地區,小學里有八分之一是這種孩子,8個小孩中就有1個。他們或者因為缺乏父母家人的關愛,或者因為被老師責備、被同學看不起而逐漸變得自卑,這些小孩不是很可憐嗎?所以,我們開始做課后輔讀。我們自己的志工沒有這個能力,就請別的基金會有此能力的志工來幫忙課后輔讀,車馬費我們來付。
    所以這就談到第三個特點,不要單打獨斗。慈善可能還存在“單打獨斗”的情況,但現在的公益要的是networking,工作太多,單憑一己之力應付不來。
    再說第四個階段,叫“回外婆橋”。從前的兒歌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這些孩子的外婆是外國人,所以寒暑假我們就組織小朋友、媽媽加兩位老師,4人一組回外婆家。4張飛機票和老師住旅館的費用都由我們負擔。老師到當地后走訪了學校等地,進一步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歷史、教育,一待就是兩三個禮拜,回來后跟校長建議開設越文班,老師自愿教越南的文化、歷史,媽媽來教越文,小朋友作助教。現在,我們已經開設了好幾個這樣的學校,前來學習的人也很多。它的好處在于,一方面讓“第二代”有了自信,現在成了小老師,另一方面也為我們培養、訓練了未來對外貿易,甚至于外交可以用的外語人才。所以,她們不是我們的liability,而是我們的asset,是我們的資產。
    第四個特點,公益跟慈善不同,從前做慈善都躲起來,為善不欲人知,而現在,我們做的每一樁事情都要公開。一方面大家可以了解我們做得對不對、好不好,另一方面,企業也經過這樣的途徑樹立了正面的形象。
    新華網:聽您的這一番詳盡介紹,為您感到高興也深受啟發。2014年7月,我們新華網湖北分公司開始做一個公益活動“光明與知識同行”,身邊一些有愛心的人士經過了解后和我們一同參與。
    2011年的夏天,機緣巧合,我認識了一位山村小學校長和兩名學生,之后去了他們所在的湖北唯一一所沒有通公路的小學,湖北鄂西的恩施新塘鄉小學。問過這兩個孩子才得知,他們連集鎮都沒去過。我就萌生了為他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我問兩個孩子,班上有多少學生,他們說有38個,我就給他們全班每個學生買了書包。我動員我的朋友們給學校捐助物資,帶他們去看校舍,那里條件的確很差。孩子們說他們想上體育課、音樂課,我就從武漢最好的大學里挑選出一些愿意去支教的學生,讓他們作為志愿者帶著課程去山村的課堂教課;我一位擔任民營醫院院長的朋友,則帶著她的醫護團隊為老師、學生們做免費檢查,為患眼疾的師生們提供治療。活動前不久剛做完第二期。我們在新華網湖北頻道開設了一個專欄,告訴大家我們在做這樣一件事情,如果大家覺得有意義,也可以加入、參與。您剛才所言,值得我們借鑒。
    錢復:太好了。我很誠懇地說,現在這個社會,貧富差距太大,大陸、美國、歐洲、日本、韓國都如此,臺灣更是這樣。所以,要想社會和諧,一定要頂層的人來幫助下層的人。肯幫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第一步。這也是我一直大力呼吁的原因,因為這些事情不能只靠一個人、一個基金會來做,一定要發動整個社會的力量。
    十年前我接受采訪曾經說,大陸這些年成就特別大,但不在于建了多少高樓大廈、城市修到幾環,最了不起之處在于脫貧。
    改革開放前,大陸近12億的人口中,貧困人口占了7億,非貧窮的只有4億;而十年前已經達到13億人口中貧困人口只剩1億的水平,至少6億人在這期間完成了脫貧。這是我認為大陸最了不起、最大的成就。
    新華網:謝謝您接受我們的專訪!
    錢復:謝謝!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錢復 責任感 慈善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