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豐收為啥還進口?農業界全國政協委員熱議糧食“三量齊增”

2016年03月07日 17:47 | 作者:王菡娟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糧食供給側改革如何改?

——調結構、活價格

“保障糧食安全,必須立足國內,切實提高我國糧食生產的競爭力。如今,我們已走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十字路口,要痛下決心改革。”任正曉說。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農業、尤其是糧食生產也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如何改?

在任正曉看來,要貫徹落實中央部署,構建既有利于保護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又能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同時還要加強糧食品種結構的調整,讓它更加適應市場需求。

很多委員還提到了糧食收購價格改革。

“要探索‘價補分開’、市場定價,農民合理收益由政府價外補貼。”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說。

同時,柯炳生還建議要依靠科技創新推出更優良的品種,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效率。

陳錫文則表示,糧食供給制度改革至少要實現四個重要目標:一是要讓國內玉米價格回歸到與國際市場相近的水平;二是新的庫存不能再增加;三是放活市場;四是保障農民利益。

“既要調結構,也要保持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任正曉說。

如何提高國際競爭力?

——規模化經營

作為農業大國來說,僅僅“牢牢把飯碗端在手中”顯然不是目標,而是要向農業強國邁進。

“與進口農產品相比,我國農業明顯缺乏價格競爭力。人力成本高,未形成適度規模化經營是重要原因。”全國政協委員劉身利表示。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2.3億農戶,平均每戶的耕種面積不足0.5公頃。這種分散化的生產方式,使我國農業在提高國際競爭力方面遇到很大困難。

“我們人均這么少的地,如何和世界發達國家進行價格上的競爭?所以要加強土地連片經營,讓農民變成股東,變成企業的主人,和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劉身利說。

‘糧食產量‘12連增’將傳統農業增產潛力發揮到極致,繼續增產面臨一些現實困境。要應對這一挑戰必須有新的發展理念,這個新理念就是‘用工業的方式發展農業’。”楊小平說。

在楊小平看來,千家萬戶的農民變分散經營為集約規模化經營,農業產業化才能發展起來。

“美國的大型農業企業都是強強聯合,所以建議國家也應培育幾個大的龍頭企業,真正帶領中國農業走出去。”全國政協委員劉平均說。


編輯:孫莉姍

01 02

關鍵詞:農業界全國政協委員 糧食安全 糧食三量齊增 農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