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塵肺孤兒“出名”后的日子:政府將低保漲至900元

2016年12月19日 07:21 | 作者:鄭林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塵肺病之鄉

東川中心小學200多名學生,將近一半都來自塵肺病家庭,大多是父親患有塵肺病

在湖北口鄉,塵肺病已不僅僅是一種難以治愈的職業病,更是絕大多數村民的“心病”。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2015年湖北口鄉政府估算,這個鄉疑似塵肺病的人數已經達到1000人左右。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湖北口鄉政府了解到,目前登記在冊確診的塵肺病患者有500多人。工作人員介紹說,塵肺病在當地屬于大病救助的范圍,只要是屬于貧困戶,在醫保報銷方面是不低于百分之七十。

在湖北口鄉,隨便問一句塵肺病,村民大多會回答,這里的塵肺病人很多。這是一個被塵肺病籠罩的地區。

“我們這里,自古以來就是到金礦謀生”,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有的小孩念不起書,初中沒讀完就被大人帶出去到山上混,現在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很多都是肺病。

“塵肺病多得很,也沒得好藥吃,只有保養。”孤兒兄弟的繼父——陳榮明也是一名塵肺病人,他今年41歲,十五六歲就去河南三門峽的金礦打工。他的弟弟也是塵肺病患者,目前已經晚期,需要制氧機才能生活,連步行十多米的距離都很困難。

高工資、來錢快,成為像陳榮明這樣的“淘金客”趨之若鶩的動力。“都是老鄉帶著老鄉,當時我們本地做活,一天最多10元錢,那邊都是五六十元錢。”

“我們打工的時候不知道有這個病啊,最后慢慢才檢查出來”。陳榮明介紹說,東川村這里也沒啥企業工廠,光靠種地難以養家糊口。

在東川村里,塵肺病人有的三十來歲、二十七八就不行了。一些從礦上回來的村民選擇了逃避。一位村民說,他沒有去醫院檢查,“檢測出來沒有還好,真要得了怎么辦,我的兩個孩子怎么辦?”

陳廣新就讀的湖北口回族鄉東川中心小學,覆蓋周圍5個村莊。該校老師介紹說,全校一至六年級的200多名學生,將近一半都來自塵肺病家庭,大多是父親患有塵肺病。

一名數學老師告訴記者,他的五年級班上有一名學生,父親患有塵肺病幾年前去世了,隨后母親改嫁了,這名學生只能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

三間土坯房

對于34歲去世的父親,張榮海印象最深的是看到從井下上來的父親總是滿臉泥漿,鼻孔里都能擠出小石子來

父親因塵肺病去世,張榮海和弟弟成了孤兒。

張榮海還記得,三歲那年,父親帶著他們母子來到河南靈寶金礦打工,身強力壯的父親每天在井下打鉆,母親給礦工做飯,晚上全家人擠在工棚里。

張榮海說:“印象最深的是看到從井下上來的父親滿臉是泥漿,鼻孔里都能擠出小石子來。”由于老家沒什么親人,過年都在礦上,父親說這樣可以多掙些錢。幾年后,父親的身體越來越差,經常咳嗽,最后發展到連走路都困難。

2011年正月,張榮海34歲的父親去世了。

父親留給兄弟倆的,只有位于村子最北頭半山坡上的三間土坯瓦房。從一條隱秘的岔路口向上走去,兩旁是菜園和莊稼地,道路很窄,有的地方用碎石鋪墊,任何車輛都無法進入。分叉的小徑很容易迷路。不要說陌生人,來過這里兩次的學校老師也走岔了,不得已只能詢問村民。

老屋已經有30多年了,是張榮海爺爺留下來的,一間是堂屋,一間是臥室,一間是廚房。周邊零星還住著一些人家,還有一些老房子已倒塌。

兩兄弟搬走后,老屋大門緊閉,門上的對聯也已泛白。兩旁的窗戶沒有玻璃,綠色的紗窗破損后留下了一個個大窟窿。通過破損的窗戶,可以看見爐灶上放著的鍋碗瓢盆。

三個孩子的生活讓同樣身患塵肺病的繼父陳榮明覺得壓力很大。“孩子都是自家的,你不管也不行啊”。陳榮明現在已做不了重活,只能靠做點小活補貼家用,加上收獲的糧食、土豆,家里每年收入大約2萬元。如果身體不好,一年看病就需要花費五六千元。這一年,陳榮明老咳血,冬天要穿很多衣服,一脫衣服就感冒。

在山腳下,卻是另一番景象。東川村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新農村建設,運輸水泥沙石的卡車進出工地,靠近道路兩側,多棟上下兩層的小樓已經建成入住,統一刷上了雪白的墻灰。

夜晚,太陽能路燈準時亮起,照亮了街道。不過,這些并不屬于張榮海和陳廣新兄弟。路燈燈光照射不到他們破舊的老屋。

900元的月補

“土豆是別人給的,只剩下15個了,但第二天我就去叔叔(繼父)家拿了。”繼父陳榮明也確認,老屋里糧食稻谷都有

“塵肺孤兒”的新聞出來以后,張榮海和陳廣新的生活立即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重視。12月7日,湖北口鄉民政辦主任劉發貴來到張榮海家,為張榮海、陳廣新兄弟倆送來了1000元救助金,東川村村委會安排兄弟倆搬到村委會旁邊剛剛建好的保障房居住。

“來的時候是別人帶來的,說了一些情況。”張榮海回憶說,拍照的記者是當天中午來的,第二天中午就走了,當天中午也沒拍什么照片,下午弟弟放學回來,天快黑了,他們才拍的照片,“土豆是別人給的,只剩下15個了,但第二天我就去叔叔(繼父)家拿了。”

“報道還是和實際情況有出入的”,在張榮海介紹情況的時候,一旁的村委會何主任接過話,“當時是不是和你說,將你們家里的一些情況反映上去,社會上會給你很多照顧,是這樣說的吧?”張榮海像一個犯錯的孩子,點了點頭。

“現在政策好,給孩子低保,還有孤兒補貼,”張榮海的繼父當時因為沒在家,去外面找工作去了,不知道這些情況。他確認張榮海居住的老屋里,糧食稻谷都有。“基本生活肯定有保障”,村委會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兩兄弟父親去世的時候,村委會給安排了低保,母親去世以后,又落實了孤兒補貼,一個孩子一個月600多元,今年10月漲到了900元。

“他繼父對他照顧還是很好的,至少照看他生活是沒問題的”,學校老師向北青報記者確認,學校里面還有比陳廣新家庭更困難的孩子。

樓里的“新家”

陳廣新學習成績并不理想,連續上了兩年一年級,二年級的考試成績也就只有四十多分

12月9日,村委會工作人員陪同前來看望他們的愛心人士來到安置房,剛剛還在樓下玩耍的弟弟陳廣新嗖地一下跑回了二樓的“新家”。

由于時間倉促,屋內設施比較簡單。兩居室里面各放置一張床,床上鋪著整潔干凈的棉被。冬季陰冷,“新家”的客廳中央放著取暖的電爐,四周擺放著幾把小竹椅。

沒有書桌,只有半米高的四方桌,既是兄弟兩人吃飯的地方,也是弟弟陳廣新寫作業的地方。

陳廣新很認真,每個字都一筆一畫,鉛筆在作業本上留下了黑色的印記。只有別人詢問他的時候,他才會抬起頭來回答。對于陳廣新來說,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顯得有些多,他剛剛抄寫完練習冊上的一首古詩,繼續寫著語文練習冊上填空的內容。

一旁四歲半的妹妹,對哥哥寫作業很感興趣。拿過哥哥的鉛筆,在一張紙上做著“自己的功課”。那根鉛筆已經用了很長時間,只剩兩個指關節那么長,要很小心地才能握住。為了方便使用,兩端都被削尖了。

陳廣新的學校就在村子里,一個班有32名學生。學校免收了弟弟陳廣新所有費用,并在學校寄宿讀書。有人詢問陳廣新成績怎么樣,低著頭的他沒有回應,只是搖了搖頭。一直不怎么說話的哥哥張榮海主動解釋說,弟弟成績差的原因不是貪玩,只是沒有人輔導,“他不愿意聽別人的”。

陳廣新學習成績并不理想,連續上了兩年一年級,二年級的考試成績也就只有四十多分。哥哥張榮海非常關心弟弟的學習,但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張榮海也只讀到六年級,14歲的時候就輟學了。當時母親生病,繼父要帶著母親看病,念不下去的張榮海,在征求舅舅等人的意見后,便不讀書了,幫忙家務事。

“學校離得遠嗎?”面對提問,陳廣新并不答話,站起來,用手指著窗外不遠處的地方。

想出去工作

張榮海一直閑著在家,沒事情可做。12月11日,繼父陳榮明出門前提醒張榮海起床吃早飯,張榮海沒有起來

“想出去工作,”面對詢問,不太愛說話的張榮海,回答得簡單干脆。

今年春節過后,哥哥張榮海去了吉林長春打工,每天跟著師傅學刮膩子,東北零下幾十度,凍得實在受不了,只干了五六個月,之后張榮海又跑到河北張家口工作,前后打工半年多時間。

這次“失敗”的工作經歷沒有阻攔住16歲少年對山村外面世界的向往。

如今,張榮海一直閑著在家,沒有多少事情可做。12月11日,繼父陳榮明帶著女兒去鄉衛生院看病。臨走前,他提醒張榮海起床吃早飯,張榮海沒有起來。張榮海家里的電視時好時壞,經常接收不到圖像,平時他只能與手機為伴。

內向的性格讓繼父陳榮明有些擔心,必須交給靠得住人,才放心讓他繼續出去工作。

張俊華將帶來的烤鴨、水果等物品交給了張榮海兄弟,囑咐張榮海一定不能再去礦山打工,留下聯系方式后,12月10日坐上了返程的車。

愛心接力仍在繼續。在廣東從事食品生意的商人——王新祥,兩個孤兒和15個土豆讓他想起了1982年自己家庭貧困的情景。他表示,如果孩子和監護人同意的話,他可以把兄弟倆接到廣州進行撫養照顧,“9歲的陳廣新可以轉入廣州大學附屬小學繼續讀書,16歲的張榮海可以送他讀個技校,等到成年了就可以出來工作了。”

不過,張榮海至少在年底是出不去了。“因為小孩畢竟是小孩,和他繼父之間也需要感情的建立培養”。村委會的意見是,愛心人士如果想要帶他出去工作,先要和村上以及鄉上溝通,然后征求他的意見。

村委會的工作人員說,村里面對于孤兒兄弟也有下一步安置計劃,準備送張榮海去學點技術,或者引導他創業。“他現在都16歲了,馬上就快成人了,應該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不能養成依賴救助的思想。”

本版文/本報記者 鄭林

編輯:周佳佳

01 02

關鍵詞:塵肺孤兒 低保漲至900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