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尋醫·問藥>委員講堂委員講堂

葛均波委員:醫生才是醫學創新的主體

2018年01月03日 09:05 | 作者:劉喜梅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醫學創新一定來自于臨床需求,而不是實驗室。最了解患者臨床需求的是醫生和醫療機構,最早評估醫學創新成果臨床使用效果的也是醫生,因而醫學創新應充分發揮醫生的主體作用。”——葛均波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在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醫學創新不僅是重要組成,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在日前舉辦的2017中國醫學創新聯盟(CMIA)成立大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向記者表示。

那么如何實現醫學創新呢?葛均波認為,把人們的健康生活需要從理念變成產品,并將產品應用于有需求的人們,就是實現醫學創新的過程。

彩C2018-01-03zx501_P_1_19_647_925_1182

創新需要機制引導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創新能力包括醫學創新能力還亟待提高。2016年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指出,多數原研藥、高端醫療設備依賴進口,是導致我國居民看病貴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改變這樣的狀況,必須支持立足我國的醫學創新。

關于醫學創新,葛均波向記者講述了流傳于國際醫學界的一個知名故事。

那是在1925年的時候,年僅25歲的德國鄉村醫生沃納·福斯曼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他把一根無菌導尿管通過左臂肘部的上腔靜脈插入到自己的右心室,并完成了世界第一例心臟導管手術。

雖然這個事件揚起了現代心臟病學的帆,但這個大膽嘗試并未給福斯曼帶來榮譽和尊重,而是暴風驟雨般的批判和嘲弄,并導致他離開了醫院。直到1956年,一封來自斯德哥爾摩的信才讓人們重新記起了福斯曼的偉大———他和另外兩名來自美國的醫學科學家共享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福斯曼的故事提醒我們,醫學創新首先要有先天的熱情。但僅有熱情還不夠,還需要良好的體制機制作為保障。”葛均波說。

身為科學家兼醫生的葛均波,其實還是武俠小說的愛好者。他告訴記者,在他讀《射雕英雄傳》的時候,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為什么天生愚笨的郭靖成為了武林大俠而天資聰穎的楊康卻成為了武林的禍害呢?不斷地思考總結之后,葛均波認為同為忠良之后的二人,成年后有如此差異主要在于培養他們的機制不同。

“郭靖師從江南七怪,雖然這幾個人功夫平平,但團結一心培養郭靖的機制很好,磨煉了郭靖踏實、愿意吃苦的性格。而楊康的師傅丘處機雖然武功高強,在培養楊康的過程中卻重智輕德,反而導致了楊康的急功近利。兩種不同體制的培養,也直接決定了他們的武藝所能到達的高度。”葛均波認為,醫學創新實際上類似于習武的過程,有大成者必須有良好的機制體制做保障。

轉化為生產力的醫學創新才有生命力

但醫學創新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體制的作用也涉及方方面面。在葛均波看來,我國醫學創新發展現狀的滯后,還與醫生和醫院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有關。

“這是因為,醫學創新一定來自于臨床需求,而不是實驗室。而最了解患者臨床需求的是醫生和醫療機構,所以說醫學創新要充分發揮醫生和醫院的主體作用。”葛均波強調。

不過很遺憾,目前在我國的醫學創新體系中,創新主體是醫藥企業而非醫院和醫生。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現行的議論文為主的醫生晉升考核體系,限制了醫生參與臨床醫學創新的動力和積極性,這實際上也是體制的問題。

“當然,作為科研成果的重要載體,論文有論文的重要性和意義。但問題在于,以論文呈現的科研成果最后的轉化效果如何?其實不容樂觀。據統計,我國目前年專利申請數已經排在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我們專利轉化頻次卻僅為0.2%,美國是我們的30倍還多。以心血管創新技術起搏器為例,因為沒有完全掌握核心技術也缺乏產業化經驗,我國的心臟起搏器幾乎完全依賴進口。這也間接說明,我國大多數的醫學研究論文并沒有轉化為生產力。”葛均波遺憾地向記者表示。

創新是第一生產力。在葛均波看來,只有轉化為生產力的創新,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推動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

葛均波曾經接觸過一位社區醫生,為了晉升副主任醫師,在一本很差的雜志上發了一篇用益母草治療老鼠痛經的文章。“我們不能說這樣的論文沒有價值,但是社區醫生要完成20只老鼠的試驗并非易事,而這樣的試驗在大的醫學中心很容易完成且實驗數據的精準度較高。也就是說,社區醫生所做的老鼠試驗可能是在重復別人的試驗,這對于醫生而言是不公平的,也浪費了醫療資源和科研經費。”葛均波表示。

不過葛均波也同時強調,不提倡社區醫生做老鼠試驗,并不是說不鼓勵社區醫生做科研,而是說對于醫生的晉升考評不應該設立統一的標準。比如,社區醫生可以將慢病治療、管理、康復等作為科研項目,這樣的研究成果就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加速醫學創新成果轉化,需要實現醫研企融合

要真正發揮臨床醫生在醫學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不僅要改變目前醫生晉升以論文為主的評價體系,還需要考核科研成果的轉化率,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拉動醫生參與創新研究的積極性。

葛均波坦言,我國年輕的臨床醫生并不缺乏創新的理念,但缺乏轉化研究成果的動力。因為如何把理念變成專利保護起來,又如何把專利變成產品服務于人們的健康,往往都不是醫生群體自己能夠做到的,還需要醫生和醫藥企業建立協作關系,也就是醫研企的融合關系。

但據記者了解,以往我國的醫學創新體系中常常強調產學研結合,而不是醫研企融合。雖然都是強調協作,但產學研合作仍是以企業為主體,醫研企的融合才是將臨床醫生作為創新主體而構建的協作關系。

融合協作,是為了加速推動創新成果的轉化。但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因為機制體制原因,醫學成果轉化問題成為醫學創新的一個痛點。即使在醫藥企業活躍的上海張江地區,也同樣面臨著成果轉化的困惑。

“所以,立足于醫生作為創新主體的創新成果轉化,亟須建立聯合醫生、研究機構和企業的第三方服務平臺,這也正是中國醫學創新聯盟成立的初衷。”葛均波表示,希望中國醫學創新聯盟的成立,能夠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帶動更多類似平臺的成立,從而帶動國內更多醫學創新成果走出實驗室,并形成產品走向臨床,為百姓健康提供更多保障。

■鏈接

中國醫學創新聯盟(CMIA)

中國醫學創新聯盟(CMIA)由全國政協委員葛均波院士發起成立,其具有四大特點:

一是陣容強。葛均波院士擔任總發起人,一呼百應的發起者還有陳凱先、胡盛壽、董家鴻、喬杰等10余位院士,以及李為民、熊利澤、封國生、張澍田、王擁軍等一批知名專家和醫院管理者。同時,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等單位也是中國醫學聯盟的聯合發起單位。

二是鏈條全。聯盟成員將擴展至醫療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藥企業、投資公司等機構,搭建醫學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的完整產業鏈。

三是內涵廣。聯盟以引領創新方向、培訓科研人才、創建創新機制、交流創新經驗、傳播創新案例為重點任務。

四是形式多,聯盟將策劃和組織調研、比賽、論壇、路演、培訓等各種活動,讓推動醫學創新的理想變成可感可見可參與的現實。

編輯:趙彥

關鍵詞:政協委員 葛均波 醫生 醫學創新 主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