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書畫·現場>畫界畫界

為美竭誠奉獻 為美自甘苦行

—清華大學紀念吳冠中百年誕辰側記

2020年04月24日 14:57 | 作者:李家麗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2019年是吳冠中誕辰100周年,這一年來,各大機構紛紛推出紀念展覽與學術活動。2019年11月1日,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清華大學、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聯合主辦的以“美育人生”為主題的吳冠中百年誕辰藝術展開幕式和國際學術報告會暨吳冠中百年誕辰紀念在清華大學博物館和美術學院報告廳舉行,清華大學以此形式表達對藝術家吳冠中的懷念。


春-酣-96x181cm-2006年-吳冠中-清華大學藏

春 酣  96x181cm-2006年 / 吳冠中 清華大學藏


與吳冠中“相聚”

吳冠中1919年生于江蘇宜興,從小聰慧好學,1934年考入浙江大學工業學校機電科。1935年,學校軍訓時巧遇正在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學習西畫的朱德群,第一次接觸了豐富多彩的繪畫藝術,當即棄理從藝,1936年考入杭州國立藝術專科。1946年考上公費赴法國留學。1950年回國后,曾先后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北京藝術師范學院和北京藝術學院。吳冠中一生從事美育事業,在中西繪畫之路上攀登,從未放棄。2010年去世,家屬尊重他的遺愿,不留骨灰,不設墓地。而吳冠中的作品大部分都已捐贈。吳冠中曾說:“想念我,就去看我的畫吧。”

這次在清華大學博物館舉辦的《美育人生—吳冠中百年誕辰藝術展》,是對吳先生最好的紀念,也是與吳先生最好的相聚。展覽作品由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和中國美術館提供,分“風箏不斷線”“形式是畫家的生命線”和“風格是背影”三個板塊,除了吳冠中各個階段的111幅作品外,展覽還呈現出相關的文獻、圖片、手稿和畫具等。其中,吳冠中長子吳可雨2019年7月向清華大學捐贈的吳冠中畫作66件中的部分畫作,也在此次展覽中展出。每一版塊都在吳冠中的話語引導下鋪陳開來,采用圖文交互敘事的方式,完整呈現吳冠中豐富多彩的藝術人生。

開幕式上,吳冠中的三子吳乙丁再次向清華大學捐贈28件物品,其中包括手稿、畫具以及2件作品。作品一為吳冠中夫人朱碧琴的肖像《燈下人》(油畫),二為吳冠中未完成的絕筆(彩墨畫)。吳乙丁在開幕式上動情地說:“清華大學是父親和母親50年代共同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那時我們全家五口人就住在現已是遺址的北院,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后來我的兒子也畢業于清華大學,特別是父親晚年隨著院校調整又回歸清華大學,可以說我們一家和清華既有情又有緣,因此,我謝絕了其他機構的收藏愿望,將母親的肖像捐獻給清華,我覺得是葉落歸根吧!另一幅彩墨畫不是父親親手給我的,是他住院前留在畫室還沒有來得及簽名、蓋章和托裱,當然也沒有題目,那是他最后一次住院,也是最長一次住院,整整住了85天,而他再也沒能回到家中,回到他的畫室。這一幅作品可以說是絕筆。”

此次展出的作品不論是油畫還是彩墨,從媒材技法、繪畫語言和創作觀念都印證了吳冠中的一句話:“我永遠往返于東西之間,回到東方是歸來,再回到西方又是歸去,歸去來兮”。他是以“東方的韻”融匯和消化“西方的形與色”來尋求藝術的現代性。


春-雪(布面油畫)30x59cm-1996年-吳冠中-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春 雪(布面油畫)30x59cm-1996年 / 吳冠中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風箏不斷線

吳冠中一直高舉著油畫民族化和中國畫現代化的旗幟,他的作品無論是具象還是抽象,都是中西結合、雅俗共賞的。他曾說過,“因為中國民眾對抽象美的認知不夠,有很多觀眾需要看到一些形象才能聯想到藝術的內容,所以我在創作的過程當中都有留一些形象”。他把這些稱之為“風箏不斷線”。

20世紀60年代,吳冠中下放勞動在河北李村,住在農民家里,一有空隙便悄悄畫畫。每當畫了新畫就拿出屋來,首先讓房東的大娘大嫂們看,如果她們看了以后,謙遜地說:“我沒有文化,看不懂。”吳冠中就感到很不是滋味。有時候她們贊揚畫了,吳冠中心里仍然不舒服,因為他知道畫畫得很糟,不能只以像來欺蒙這些老實人。有幾張畫,如果她們反應強烈起來,這多美!吳冠中就很欣慰,他知道作品已經觸動到他們。吳冠中說,“我每做完畫立刻想到兩個觀眾,一個是鄉親,一個是巴黎的同行老友,我盡力要使他們都滿意。作品須專家鼓掌,群眾點頭。”

吳冠中把風箏比喻成作品,而放風箏的線則是指千里姻緣一線牽之線,線的另一端聯系的是啟發作品靈感的母體,亦即人民大眾的情意。所以他的作品中總是有根線,雖然有的更長更細更隱蔽,但始終沒有斷,總是被他遙控著。他說:“世界這么大,寰宇覓知音,憑借什么?就是憑愛美之心、心心相通—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遙控。”這根線也是貫穿他藝術的生命線。

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秘書長兼副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盧新華說:“吳冠中的藝術思想和藝術風格在現當代藝術界獨樹一幟,影響了一個時代,他的繪畫作品以中國藝術的詩意精神為靈魂,融入了西方現代藝術精華,無論是具象、抽象、寫意,他都‘風等不斷線’,以生命的體悟去關照自然萬物的詩意,他抓住中國繪畫黑與白的空間詩性,不拘一格地表現畫面的詩意之境,把形式語言推向極致,徹底打破了中國傳統筆墨的陳規,創建了中國現代繪面的視覺新圖式。”


印尼宅院(布面油畫)100x65.5cm-1993年-吳冠中-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藏

印尼宅院(布面油畫)100x65.5cm-1993年 / 吳冠中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藏


形式是畫家的生命線

吳冠中鐘情于作品的“形式美”,也把“形式美”傾注于文字。他曾在20世紀80年代初發表了《繪畫的形式美》《關于抽象美》《內容決定形式?》等文章,呼吁美術界重視。他說,造型藝術的根本無非是形式美,觀察發現形象形式實是畫家的生命線。形式美的構成因素往往上升為作品的靈魂,塊、面、點、線等等之間的節律成為繪畫的根本,啟示這些節律的母體被解體或隱藏了,作品進入了抽象領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說:他所倡導的“形式美”主要基于三個要素:第一,20世紀中期的中國,在美術發展中對“形式美”’的認知不夠,必須以“形式美”來解決美術創作中的許多問題。第二,“形式美”本身具有獨立的意義,它在藝術規律方面的問題不解決,藝術創作便難以提升。第三,“形式美”對于個人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是現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所以,“形式美”并不是空洞的“花瓶”,其不論是從文化史、藝術史,還是從繪畫本身,都意義重大。

吳冠中創作的《春酣》《春雪》《紅墻》《眠》《直節如竹》《再繪高昌(高昌遺址之二)》《童年》等作品,無論國畫油畫,都在具象和抽象之間形成了一種創造性的機制,通過視覺層面的圖像轉化,再創造出符合畫面美的要求的形式感的抽象語言。他的油畫持續推進民族的意蘊,寫意無處不在。而水墨畫則在墨彩中揮灑,嗅到的是西方形式的構成密碼。吳冠中一直以現代繪畫的實驗性促進中國畫的變革。

吳冠中在繪畫上不僅強調“形式美”,還要通過“形式美”來表達人性和生活中的真善美。他關于形式美和抽象美的重要論述,是想通過對美的發現、感知與追求,形成創新。因此,“形式美”是有意味的形式,這也是他的作品耐人尋味的原因。


拉薩龍王潭(木板油畫)46x61cm-1961年-吳冠中-中國美術館

拉薩龍王潭(木板油畫)46x61cm-1961年 / 吳冠中 中國美術館藏


風格是背影

吳冠中說:“風格是自己的背影,自己看不見”

在20世紀中國藝術進程中,吳冠中的“油畫本土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卓著成就已經烙印為吳冠中風格。或許他在古今技法中的任意而為,水墨、油畫里的隨心所欲時看不見的背影,現在卻為我們長久以來困擾中國藝術的有關“中西融合”的議題,指明了一條出路。

關于東西藝術的區別,吳冠中曾說:“愈往高處走,東西方藝術的本質愈顯得一致,油彩或墨彩工具之異不是中西藝術的關鍵”“中西藝術的目的都是謀求藝術的創新和情感的表達”。在報告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談到,“往高處走”是一種至上的追求,只有站在文化的高度,才有高屋建瓴的文化識度,既敢于肯定西方現代藝術在西方現代文明發展中的價值,也充分看重中國藝術具有吸收和融合外來文化的能力,在文化心理上,不被西方現代文化的強勢所壓倒。

范迪安認為,在吳冠中眼里,中西文化的碰撞是時代賦予中國藝術家的歷史機遇,抓住這個機遇迎頭而上,只會更加凸顯中國文化的生命力和本色。這是一種大國文化的精神風范和胸懷。正是這種內在的文化自覺意識和自信心態,支撐了他畢生的探索。


故鄉清晨(木板油畫)60.4x45cm-1960年-吳冠中-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藏

故鄉清晨(木板油畫)60.4x45cm-1960年 / 吳冠中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藏


“吳冠中穿梭在油畫和水墨之間,他的藝術在這兩個體系之間構架了橋梁。值得注意的是,他也在創作中呈現這兩個不同美學體系所帶來的差異,并且讓差異的對比成為他的藝術表達中極具變革性的部分。他的作品因此往往包含著‘混雜’的視覺特征。的確,他也評價自己的藝術為‘混血兒’。更可貴的是,吳冠中在藝術創作中一貫堅持的自主性。他將自己的藝術牢牢地扎根于所處的本土情境之中,針對本土文化所關注的問題和內在動力做出真實誠懇的回應。他對藝術自主性的堅定承諾引領他應對各種逆境和挑戰,得以實現獨立于主流或權威范式之外的個人藝術表達,這成就了吳冠中藝術中最有價值和最持久的‘現代’特質。”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館長陳維德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說:“吳冠中的作品成功地在東西方藝術和觀眾之間架設起一座溝通不同文化的橋梁,為不同審美眼光的觀眾提供了讀解作品、認知美感的途徑。又以一個東方人所特有的睿智和創造向世人展示出鮮明的吳氏風格,一種能夠獲得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認同,并且均能從中釋解出各自的文化密碼及其特色的鑰匙,這無疑是對世界文化藝術和人類文明的一種貢獻”。


直節如竹-76.5x69cm-1993年-吳冠中-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直節如竹 76.5x69cm-1993年 / 吳冠中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讓大家風范在校園永駐

“美育人生—國際學術報告會暨吳冠中百年誕辰紀念”邀請了中外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人文與科學領域美育的重要意義,回顧了吳冠中為美執著探索、為美竭誠奉獻、為美自甘苦行的一生。

吳冠中1936年進入杭州國立藝專學習,杭州國立藝專的前身是蔡元培先生于1928年創建的國立藝術院,國立藝術院踐行蔡元培先生的兩個理想:第一,以美育代宗教,推行社會美育。第二,兼容并蓄,研究學術,培養一流的藝術人才。這最初的啟蒙讓吳冠中將美育視為奉獻一生的事業。他曾在1999年的《美育的蘇醒》一文中,提倡因材施教的美術教育,提倡向大眾宣傳美,使欣賞美成為一種社會傾向。他用藝術實踐和繪畫語言來倡導美育和推進美育。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劉巨德在展覽引言中說,魯迅、梵高、石濤是他終生所愛,魯迅賦予他推翻成見、文化救國、美育立國的擔當;梵高點燃了他為藝術舍得身家性命的激情狂瀾;石濤開啟了他“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的藝術智慧,和“筆墨當隨時代”“搜盡奇峰打草稿”的眼界和膽量。吳冠中力避學生成為美盲,他曾說:“育美遠比教畫技重要。”“溯起源,我們從童年時代便遺忘了美育教學,蔡元培的呼吁今天才引起國人的重視。”“美育、智育相輔而行,互動互補,方成大德大業。”吳冠中一生癡迷美、追尋美、創造美,提出“美術立國之本在于美”,把“美”奉為至高無上的信仰和關乎國家命運的大事。這是他和老一輩藝術家幾代人“藝術救國強國”的理想和擔當。

藝術是一種情感教育,它陶冶情操、純潔心靈、提升境界。在報告會上,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認為,德以養美,美可張德。美育可潛移默化地溝通情感與理性,從而促使人格完善、實現各族人民和諧發展。按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新時代的美育應當是超越空間的。


紅-墻(木板油畫)39x59.2cm-2003年-吳冠中-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藏

紅 墻(木板油畫)39x59.2cm-2003年 / 吳冠中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藏


清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邱勇表示:“清華老校長梅貽琦曾有這樣一句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于大學而言,大師的意義在于其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學術造詣,更在于其影響人類心靈的高潔品行。教師決定了一所學校的水平,而大師則代表了一所學校的高度。在延續卓越和傳承精神的過程中,一所好的大學一定會竭盡所能地讓大師的風范在校園永駐。只有如此,大學才能夠堅定長久地發展進步,大學才能成為人類社會的精神文化高地。”他認為,美育在培養健全人格中有著獨特的作用,我們要在引導學生向美而行的過程中,讓學生懂得如何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進而培育學生美的情懷、塑造美的心靈,涵養人生品味。面向未來,我們將傳承吳冠中先生的大愛之心和大美之藝,繼續推動藝術學科和美育工作的創新發展,爭取早日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建設成為世界藝術教育重鎮。

為使大學成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陣地,培養年輕學子以藝術與科學的創新精神探索未知的新天地,清華大學將在吳冠中百年誕辰藝術展(2020年5月3日)結束后,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設“吳冠中藝術館”,讓吳冠中的藝術精神永駐校園。


  特別聲明:圖片未經允許,嚴禁轉載。對非法轉載者,本編輯部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究的權利。

編輯:畫界

關鍵詞:吳冠 冠中 藝術 作品 清華大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