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中國南方土司遺址發現古代書院等儒家文化遺存

2015年05月07日 09:57 | 作者:明星 李丹 |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遠離中原的中國南方土司王故都老司城,曾被認為是“蠻荒之地”,最近的一系列考古發現表明,這里也有著古代中原大地常見的書院和文昌閣等遺跡,閃耀著中華儒家文化的光芒。

 

  記者近日在湖南永順縣老司城遺址了解到,新近出土或發現的龍紋方形玉硯盒、二龍戲珠紋雙池石硯、若云書院、關帝廟、文昌閣等文物或遺址,展現了古代土司統治時期,當地少數民族同胞接受中原儒家文化的歷史。

 

  老司城遺址位于永順縣城東19公里處的靈溪鎮靈溪河畔,在清雍正六年(1728年)之前的800多年,這里一直是彭氏土司司治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該遺址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遺址,完整地反映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消亡全過程。目前,老司城遺址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據老司城遺址管理處副研究員雷家森介紹,總面積25平方公里的老司城遺址依山傍水分布宮殿區、衙署區、司法區、墓葬區、宗教區、文教區、居民區、作坊區八大功能區。其中文教區是土司接受中原教化,進行一系列宗教祭祀以及文化學習的空間。

 

  湖南省考古所所長郭偉民研究員告訴記者,目前在文教區發現的主要遺存除了文昌閣、若云書院、關帝廟外,還包括“子孫永享”牌坊、德政碑等重要文化遺跡。“子孫永享”牌坊和中原地區的儒家牌坊建筑形制相同,與紫金山遙遙相望,是第二十六世土司、宣慰使彭永年于明萬歷十二年為母親所立。牌坊經過數百年風雨滌蕩,石頭已經斑駁,但牌額上“子孫永享”四個漢字仍清晰可見,向世人傳遞著忠與孝的美德。而牌坊后的若云書院,則是明太祖“諸土司皆學儒學”的產物。后來明孝宗又下令“土官襲子弟,悉令入學。如不學者,不準承襲”。如今,若云書院只剩下近一米高的青磚殘墻。

 

  在老司城文教區的東南坡頂坐落的關帝廟和文昌閣遺址是儒家文化建筑遺存,由土司彭元錦所建。該遺址總面積近600平方米,現存的部分殘墻下還有門道和臺階,均用卵石砌成。與關帝廟相鄰的文昌閣是關帝廟的前殿,是一座具有土家族民族風格的三層重檐式木構建筑。土司宗祠里的德政碑是第三十三世土司彭泓海于清康熙年間豎立,碑文中“去猛存寬,用賢退吝,易殺戮為鞭樸”的司治理念,閃爍著儒家文化的光芒,是封建法制文明的進步。

 

  與“子孫永享”石坊一樣流傳下來的,還有土家族最為隆重熱烈且富有傳奇色彩的節日“趕年”。“趕年”,即趕在漢族過年的前一天過年。明嘉靖三十四年,倭寇侵擾江蘇沿海。當時正值年關,宣慰使彭翼南提前過年,自備糧草,抗擊倭寇大獲全勝。從此,土家族留下了“過趕年”的習俗。

 

  “土司多次受中央王朝征調,土家族士兵在征蠻、抗倭、援遼等重大軍事行動中都立下過戰功。”郭偉民說,“這因為當地士兵受傳統儒家文化影響較深,對中原王朝和中華民族有很強的認同感。”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南方土司遺址 儒家文化遺存 古代書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