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要聞 要聞

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王曉秋:在比較視野中認識抗戰

2015年08月03日 08:41 | 作者:謝穎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傳承抗戰凝聚的偉大民族精神

  學術周刊:兩次中日戰爭取得了完全不同的結果,原因是什么?

  王曉秋:兩次中日戰爭勝敗發生根本轉變是非常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導致戰爭結果的因素非常多,我簡單說其中兩點。

  首先是戰爭的領導指揮因素。甲午戰爭中,中國統治者是腐敗的清政府。正逢慈禧太后60大壽,很多的大小官員不顧大敵當前,都想著如何送禮討好太后。清政府的指導思想是消極避戰,積極求和。一些清軍將領貪污腐化、臨陣脫逃,這樣腐敗的政府領導指揮戰爭,必然是失敗的結果。而在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的軍隊各自擔任一定的戰略任務,開辟了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以持久戰思想為指導,使日軍處于腹背受敵的境地。兩個戰場互相依存、互相配合,共同對敵,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斗,終于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其次,戰爭的威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甲午戰爭中,清政府不但不發動和依靠人民抵抗侵略,而且壓制民眾的抗日熱情,阻撓破壞民眾的抗日斗爭。比如,當臺灣軍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與日軍浴血奮戰時,清政府竟借口“有礙和約”,不但不接濟餉械,連劉永福和臺灣義軍派人到大陸募集的捐款也被扣留。而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除了少數漢奸以外,中國各階級、各黨派團體、各民族、不同宗教信仰者,包括海外華僑華人,全民族廣大民眾全部動員起來投入反侵略戰爭,結成了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使得抗日戰爭成為一場真正的民族解放戰爭,獲得了偉大的勝利。

  學術周刊:全民族團結抗戰的精神在今天有怎樣的意義?

  王曉秋:抗日戰爭中體現出來的中華民族精神和凝聚力是寶貴的歷史遺產。抗日統一戰線團結了中國所有的力量,比如廣大農民積極參加抗日武裝,成為抗戰的主力軍,還為抗日軍隊運送糧草、站崗放哨、搶救傷員、傳遞情報等。婦女也組織各種抗日救國團體,慰勞抗日將士。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的各愛國民主黨派1936年組織了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各少數民族也積極投入到斗爭中,僅東北抗日聯軍中就有朝鮮族、蒙古族、滿族、鄂倫春族、錫伯族、赫哲族等少數民族官兵,還有著名的冀中回民支隊,海南島黎族、苗族的瓊崖縱隊等。海外愛國華僑除了親自回國投身抗戰外,還大量捐款、捐物,籌賑傷兵難民。抗戰中大敵當前,就像國歌唱的那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無數先烈為抗日救亡而與敵人血戰到底為國捐軀,涌現了大批抗戰民族英雄。我們紀念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需要繼承這種民族精神。今天,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加需要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團結奮斗精神。

  學術家園:抗戰中的民族英雄一直是人們敬仰學習的榜樣,不過近年來,在網絡等平臺上,不時有詆毀英雄人物,歪曲歷史的現象,您如何看待?

  王曉秋:抗日民族英雄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捍衛祖國,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緬懷。比如楊靖宇、趙一曼、張自忠等。楊靖宇將軍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與日軍血戰犧牲后,日軍解剖發現他的肚子里全是未消化的草根、樹皮、棉絮。這些民族英雄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是“中國的脊梁”,也是中國飽受帝國主義侵略卻沒有亡國的重要原因。今天我們對抗戰民族英雄應該滿懷敬意和感激,決不應該對他們隨意丑化抹黑。

  以史為鑒才能面向未來

  學術家園:您指出用比較視野來分析兩次中日戰爭可以深化認識,那么從中得出怎樣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呢?

  王曉秋:歷史是辯證的,相隔半個世紀的兩次中日戰爭結局雖然不同,但卻有密切的內在聯系。一方面,日本雖然在甲午戰爭中取得了勝利,卻促使軍國主義惡性膨脹,埋下了第二次中日戰爭日本軍國主義最終走向徹底失敗的種子;另一方面,甲午戰爭中國的失敗強烈刺激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推動中國人民的愛國救亡運動,加速了民主革命的進程,為最后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準備了條件。所以,兩次中日戰爭提供了不少歷史的借鑒和啟示。對于中國來說,甲午之敗說明落后就要挨打,腐敗導致失敗;而抗日戰爭之勝則證明了奮戰才能救國,團結才能勝利。今天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振奮民族精神,實現民族大團結,全方位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包括經濟、軍事等硬實力和文化、素質等軟實力。對于日本來說,兩次中日戰爭證明靠侵略和掠奪別的國家來實現自己富強的軍國主義道路是走不通的,如果不正視歷史、反省歷史、吸取歷史教訓,必然重蹈歷史的覆轍。

  學術周刊:戰爭已經遠去,在您看來,認識歷史,總結戰爭的經驗教訓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王曉秋:中國人民進行偉大抗戰的歷史在今天能夠喚起廣大人民的情感共鳴,起到鼓舞人心、振奮人心,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作用。戰爭經驗教訓的深刻性在于,它是用無數鮮血和生命的沉重代價換來的。二戰已經過去70年,戰后出生的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年青一代,已經很難體會到戰爭的殘酷,更不用說在一些歪曲歷史謬論的影響下,有些人甚至對戰爭產生錯誤的認識。比如在日本,過去經歷戰爭的老兵們可能還有一些反省,但戰后出生的年青一代對這場戰爭往往沒有日本曾是侵略加害國的認識,更多了解的是受害意識如廣島、長崎被原子彈轟炸的苦難。我因參與中日共同歷史研究曾訪問過日本的一些大學、中學,通過坦誠的交流,有些學生表示也應該去南京看一看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以了解歷史的真相。

  我們紀念戰爭不能只是講述歷史的具體過程,揭露戰爭的災難和恐怖,還必須深入剖析戰爭的根源,思考戰爭勝敗的原因,反思其經驗教訓,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從而避免戰爭悲劇的重演,維護世界和平。再過一個月,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將會達到一個高潮,我希望以此次紀念為契機,在紀念日過去之后,對歷史的認識和思考仍能繼續堅持下去,尤其是在網絡信息時代,應當用更為豐富和生動活潑的方式來加強樹立正確歷史觀的宣傳和教育。忘記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有以史為鑒,才能更好面向未來。

 

 

編輯:王瀝慷

01 02

關鍵詞:全國政協委員 王曉秋 比較視野中 抗日戰爭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