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中國經濟需從權力主導轉向公民權利驅動

2016年03月12日 20:30 | 作者:李海青 | 來源:觀點中國
分享到: 

經濟體制改革是一個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的過程。但在改革開放已經30多年后的今天,在長期反復摸石頭的經驗教訓積累基礎上,在改革的全面深化與攻堅階段,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在根本理念與制度體系方面的頂層設計就顯得極為必要了。只有如此,經濟發展方式的有效轉變與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完善才有可能。

之所以如此強調,是因為盡管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公民的經濟權利也在得到雖非系統但日漸廣泛的確認與相對有效的保障,經濟生活的法治化水平也在逐漸提升,然而,在當前的經濟生活中公民經濟權利仍然存在不足與貧困問題,市場經濟的深化發展迫切要求法治的進一步健全。

一方面,公權力的運行必須進一步納入法治軌道。依法治權不僅有利于遏制權力本身的腐敗,而且有利于明確權力與市場、權力與社會的相對邊界。通過健全法治,公共權力的各種負面效應被盡可能地抑制或克服,而其維護與保障公民權利、創造良好市場與社會環境的積極功能則會被較為充分地激發或強化。

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在公民經濟權利的確認與保障存在較大問題、法治環境不健全的情況下確實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應看到,這種發展成就的取得適應于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初期的特定狀況。如果法治建設不及時跟進,從長期來看,經濟自身的發展升級與持續增長很難保障。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成熟,制造業等第二產業所創造的價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會越來越小,包括金融、保險、房地產等在內的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會越來越大。而這些行業與領域相對于第二產業而言,對于市場制度環境的要求要嚴格得多,因為其所交易的是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的服務或“許諾”,交易的范圍更廣、交易的時間差拉的更開、交易的價值更大、交易主體的人數更多更分散、交易的風險也更大,一旦出現問題,所造成的經濟動蕩與利益沖突也更劇烈。在制度資本特別是法治欠缺的條件下,這種市場、行業更容易扭曲、混亂甚至停滯。

(作者系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教研室副主任 )

編輯:秦云

01 02 03

關鍵詞:公民權利 中國經濟 市場 深化改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