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馬敏:大學要頂“天”,更要立“地”

2016年07月27日 09:03 | 作者:陳亞聰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服務社會應有“持續性”

“大學的精力有限,我們一定要把服務的‘點’選好,把工作做扎實。這個服務不能只簽協議,要具體項目化。每次選好點,就扎進去,做好了第一步,還應有下一步,一定要持續化。”

四川涼山也是華中師大服務的對象。去涼山調研時,馬敏發現當地很多人講彝語,雖然老師也教普通話,但孩子常常不明白意思,更別提與日常生活相聯系。看到此,馬敏組織學校老師、學生開發雙語教學系統,并選擇3個試點推廣雙語教學。通過這套系統,兩種語言可以自由轉換。如輸入“立交橋”,一點就可以翻譯成彝語,而且配有圖片,孩子一看就明白了。去年教師節,馬敏跟隨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來到涼山慰問教師。“老師們見我就說,這套系統太好用了,之前一些名詞,老師用彝語解釋半天,孩子也不懂。現在,‘一點’就好。”

這次慰問,華中師大還為當地捐贈了雙軌課堂教學系統,幫助這里的師生實現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愿望。當孩子們在網上一會兒看到來自大城市的老師在電子屏上彈奏鋼琴,一會兒又看到同鎮另一所學校的小伙伴也在進行異地分享時,既驚訝又興奮。看著孩子眼睛里自信、幸福的目光,馬敏對未來要做的事越發堅定。后來,他又邀請了100多名冕寧中小學老師來學校和實驗區實地培訓,讓他們更加直觀地了解何為信息化、如何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

也正是這次慰問,馬敏認識了涼山州政協主席鄧顯祥。后來,鄧顯祥主席更是親自帶領涼山州的政協委員們來華中師大進行培訓。“我想我們應該把政協干部和委員送到名校培訓,名師們的講課肯定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震撼,從而促使其觀念轉變、思想提升。”沒想到這樣一個突然萌發的念頭,最后真正得以實現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我們專門為涼山州政協舉辦了兩期培訓班,一共有兩百多個學員,全是政協骨干,包括主席、副主席,而且這里面很多是地方的一把手,或主管教育的領導。”馬敏說,培訓期間,他們帶大家去名校和武漢開發區參觀,并請來很多知名專家講課,不止講教育、扶貧,也講如何當好政協委員,如何當好干部,如何加強自身的修養。結課儀式上,鄧顯祥說:“太震撼了。我們民族地區,最落后的是觀念。到了這里,我們才真正知道了什么叫發達,也知道了怎樣才能把一個地方發展起來,關鍵我們觀念要開放、要創新。”后來,很多來參加過培訓的政協委員和一線教師給馬敏寫信,說自己收獲特別大,并在信中寫了自己今后的工作思路。“看,這就達到目的了。”馬敏說,干部的理念變了、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扶貧才能真正扶到點子上,這就是所謂的“扶智”,畢竟一個好領導,帶動一個地區;一個好校長帶動一所學校。

“接下來,我們準備再到涼山去,全面推廣教育信息化,在那些沒有寬帶的地方,還會與企業合作利用衛星轉播的方式來解決信息傳播難題。同時,我們還要選派干部到涼山掛職,用先進的理念、技術實地帶動大家做好扶貧工作。接著,還要在那兒辦附中,直接把最好的校長和老師派過去,利用優質教育資源帶動當地教育質量的提升……”馬敏及團隊說到也做到了。7月22日,馬敏與校長楊宗凱帶隊再次到涼山,與當地簽署了校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策劃、組織學術研討會,探討如何助推涼山發展及高校在其中應發揮的作用。除此之外,華中師范大學冕寧附屬中學也正式開工。對此,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長李衛紅評價道:“教育信息化在扶貧攻堅中大有可為,華中師范大學對涼山教育的支持非常精準、富有實效。”

“一所好的大學,不能只關注自己的發展,還要起到引領和導向的作用。”在服務社會的路上,馬敏希望學校不要好高騖遠,只要將每一步走好、每件事做好,自然會看到成效。

記者手記

不忘“初心”

“在人生每個階段,做最好的自己。”這是馬敏督促自己的座右銘,也是他給學生的寄語。

回看之前60年的經歷,他無不是在踐行這句話:做學生時,就好好學習;做知青呢,就好好種地;后來,當工人,就擰緊每一顆螺絲釘,當一個稱職的工人;到了大學,又繼續好好讀書,認真做一個好學生、好的教書匠、一名稱職的學校“大家長”。當問及何為“稱職”,他想了想說了句很平常的話:“以生為本,以師為先,兢兢業業辦學,老老實實做人。”

是的,一句很平常的話,平常到幾乎每一位校長都會說。可是說起來簡單的話,做起來并不容易,尤其是在一所幾萬人的大學談“以生為本”。“我提倡了十幾年,如今,我們做到了。”馬敏說,學校各個部門每做一個決定,都會想是否方便了學生,是否能幫助學生成長。如學校建起了學生事務大廳,學生大學期間所有事務都可以在這一間“房子”里完成,“真心實意地為學生服好務,絕不給學生添麻煩”。

“‘以生為本’的前提是跟學生搞好關系,解他們之急、之需。”為及時了解學生需求,馬敏和校長一起搞“校長午餐會”,只要在學校,平均兩周就邀請幾名學生來一起吃午飯,邊吃邊聊。因為是全校報名,隨機篩選,“中獎”的學生可謂是萬里挑一。每次吃飯前,被選中的學生都會跑到其他宿舍、班級詢問大家的問題、困難,然后有準備地來跟校長們“談判”。“提出問題前,他們總會說,我們是代表很多學生來提建議的。”聊起這些小細節,馬敏臉上滿是掩藏不住的笑容,他說自己看到了學生的責任感、獨立和平等的意識、敢于表達的勇氣,“這不就是我們一直希望的嗎?”

此外,馬敏和校長每學期還會和學生進行兩三次網聊,所有學生都可以在網上提問。有的學生甚至可以通過信箱或秘書等直接來找馬敏,無論是題詞還是參加社團活動,抑或是私人聊天,只要學生有要求,他向來是隨時見。就算是在開會,他也會特意告訴學生:你們稍等一下,我開完會馬上來。“學生在我這兒,從沒吃過閉門羹。所以,他們也愿意跟我聊。”

在馬敏看來,學生這種主人翁意識要尊重。因此,哪怕再忙,他都會聯系相關職能部門馬上回應:問題要怎么解決,解決不了,那就講清楚為什么,以后怎么辦……有次,有學生代表同學們來跟馬敏“談判”:太熱了,別的學校裝空調了,咱們為啥沒有?“學校已經準備裝了,但電容量不夠。”解釋完客觀原因,馬敏又跟學生代表商量,要不把體育館開放給大家住,那里有空調,“你們看這樣可以嗎”?學生們想了想,點頭同意。就這樣,最熱的兩個星期,學生們就跑到體育館住,而這也成了學校一道獨特的風景。

“以生為本”就是唯學生是從嗎?“不是。”在這個問題上,馬敏有自己的原則。他記得有一年,一些少數民族學生找來,說畢業考試英語太難,大家很多都過不了,根本畢不了業。怎么辦?放水讓大家畢業?“為學生好不是無原則降低標準。”馬敏組織老師給這批學生專門輔導,之后又重新命題、組織考試。后來,學生歡歡喜喜來找馬敏:“馬書記,我們都畢業了!”

除了幫學生解決問題的習慣,馬敏還有個堅持了11年的習慣:每年9月份,他這位“家長”都要跟四五千名新生坐下來聊聊,講“開學第一課”。沒有空洞的大道理,沒有生硬的訓誡,面對一張張迷茫的臉,他就笑著,跟大家講講自己的經歷,聊聊進入大學如何實現角色轉變,再聽聽大家的困惑。有人統計,有一年,一個半小時的“課堂”,學生自發鼓掌90多次。最近,馬敏到廣東參加華中師大的校友會,好多學生要求跟他合影,“馬書記,您的第一課對我們影響太大了,至今記憶猶新。”

盡管沒系統學過如何當校長或黨委書記,但做過老師的馬敏堅信,教育的精髓不變:愛學生,真奉獻,以心換心。而他,也懷著這樣一顆“初心”,在“稱職”的路上一步步走著。(陳亞聰)

編輯:邢賀揚

1 2

關鍵詞:馬敏 全國政協委員 服務社會 精準扶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