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全國兩會聚焦農業改革:為“老病癥”開出“新處方”

2017年03月11日 10:50 | 作者: 李彤 |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在河南省蘭考縣,當地農民正在進行農業耕種。(資料圖片 人民網記者 李彤 攝)

在河南省蘭考縣,當地農民正在進行農業耕種。(資料圖片 人民網記者 李彤 攝)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 李彤)食為人天,農為正本。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盤,“三農”話題一直以來就是百姓關注全國兩會的焦點之一。涉農話題年年講、今年再提不一般,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三農”領域正在悄然發生著一場關系長遠的深刻變革,對“老病癥”開出了“新處方”。

老病癥 “賣不掉和買不到”

作為2017年的重點工作任務,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單獨成項、著重強調。明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數據顯示,2016年糧食總產12325億斤,比2015年減少104億斤,一度引發公眾關注。針對糧食減產,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全國兩會記者會上坦言,“大家有一些不太習慣,因為過去十二年里我們糧食連增,但2016年仍是歷史上第2個高產年,減產是主動調整的結果,減是主要是玉米。”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所講的這種“不習慣”,恰恰反映出我國農業生產結構的不平衡,病因是資源要素的錯配扭曲,調控制度和市場運行機制的不完善。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黨工委書記郭社榮對記者表示,從大宗農產品看,當前突出的問題是缺大豆、多玉米。九十年代中后期以來,我國大豆需求快速增長,但國內大豆產量低、成本高,導致進口大豆急劇增加,2015年進口8169萬噸,大豆自給率降到15%以下。與此同時,玉米近幾年出現庫存積壓、價格走低,許多地方庫存爆滿,存不下、銷不動的供需矛盾集中出現。

“以玉米為例,三大主糧中玉米產量最多,接近4400多億斤。但近年來,玉米和玉米替代品的進口不斷增長,為什么國內產量夠了還要進口?”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錫文兩會期間做客人民網訪談時表示,國內生產的玉米成本高,比國際市場價格高出不少,消費者、加工者、經營者寧可進口玉米,卻不用國內生產的玉米。而國內市場對大豆的需求大,可是生產卻在下降,原因是大豆生產效益低、農民不愿意種,國內需求只能從國際市場進口。

除大宗產品外,農特產品滯銷現象也時常見諸報端。記者梳理發現,近一段時間以來白菜、土雞、獼猴桃、核桃等“豐產難增收”的情況不在少數,甚至農產品滯銷成為了季節性問題。農民不敢種、種了賣不掉,市民多花錢、產品買不到的現象飽受詬病。

“當前,農產品供給大路貨多,優質品牌的少,與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快速升級不適應,供給要從滿足‘量’的需求向更注重‘質’的提升轉變。” 郭社榮坦言,我國農業生產成本持續攀升,前些年是物質投入成本上漲,近些年是人工費用和土地資金的上升。

農業部網站信息顯示,東北地區種糧大戶每畝成本超過800元,其中僅土地成本就500元。另據農業部“百鄉萬戶”河北調查組調研顯示,種糧大戶每畝盈虧平衡點在420元,而多地土地成本在300元至800元不等。

郭社榮表示,在農業生產面臨成本“地板”抬升的同時,大宗農產品價格“天花板”也在下降。且農業資源長期透支,資源、環境兩道“緊箍咒”越繃越緊,拼資源、拼投入的老路難以為繼。

編輯:梁霄

01 02

關鍵詞:全國兩會 農業改革 老病癥 新處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