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十八大以來我國22項重大工程

2017年09月30日 10:25 | 來源: 《瞭望》新聞周刊
分享到: 

◆ 《瞭望》約訪了國家發改委多個部門,篩選出22項重大工程

◆ 這些工程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牽引作用已初步顯現,隨著工程建設的深入推進,將進一步推動動能轉換、促進結構優化和補齊發展短板,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支撐

十八大以來22項重大工程

(以首字拼音排序)

北京新機場工程

1121746096_15066710111491n

▲ 建設中的北京新機場航站樓 (鞠煥宗攝)

北京新機場工程是“十三五”重大交通工程,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的標志性工程和重要抓手。

2012年12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復同意建設北京新機場。2014年11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北京新機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工程主要建設“三縱一橫”布局的4條跑道、70萬平方米的航站樓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總投資約800億元,另同步建設空管、供油、航空公司基地等配套工程。按照批復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委、地方政府和軍方成立北京新機場建設領導小組,協調加快推進北京新機場項目建設。

2014年底該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預計于2019年全面建成投運。截至目前,主體工程航站樓已實現封頂,飛行區工程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已累計完成投資312.8億元,占總投資的39.1%”;配套空管工程、場內供油工程已開工建設,航空公司基地等工程即將開工;同步規劃的“五縱兩橫”綜合交通骨干路網正在加快實施,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建設進展順利,北京新機場工程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

格爾木工業園循環化改造工程

1121746096_15066710113001n

▲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 (圖片來自中國政府網)

格爾木工業園成立于1992年6月,其前身是青海省委、省政府批準成立的昆侖經濟開發區。2012年10月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3年,掛牌格爾木工業園黨工委、管委會,成為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核心區、主戰場,規劃面積調整為120平方公里,主要由45平方公里的昆侖重大產業基地和75平方公里的察爾汗重大產業基地組成。25年來,園區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實現了鹽湖化工、油氣化工、金屬冶金為支柱的資源粗放開發利用向循環綜合利用的轉變。

站在新的起點上,昆侖經濟技術開發區(格爾木工業園)將主動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繼續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做實園區、增強活力”的工作要求,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一園兩基地”建設為載體,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保持經濟平穩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主攻方向,把加快項目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實施降本增效、創新攻堅、改造升級三大工程,著力構建形成全產業鏈循環經濟體系,加快推進循環經濟先行區、示范區建設。

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工程

1121746096_15066710113151n

▲ 川藏鐵路拉林段嘎拉山隧道工地 (張汝鋒攝)

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項目為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川藏鐵路、滇藏鐵路大通道的共用路段,項目建設有利于完善區域路網布局,增強交通運輸保障能力,加強西藏與內地聯系,帶動西藏南部旅游業等相關產業快速發展,促進民族交流和民族團結,為沿線地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更好促進西藏自治區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新建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位于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山南、林芝地區,線路自拉日鐵路協榮站引出,經貢嘎、扎囊、乃東、桑日、加查、朗縣、米林,終至林芝,新建正線長度402公里。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14年8月批復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總投資366億元,采用全額資本金,總投資的75%由中央資金安排,其余25%由鐵路建設基金安排,項目建設工期7年。目前項目建設進展總體順利,截至2017年8月已累計完成建設投資157億元。

高標準農田建設

1121746096_15066710114191n

建設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是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提高耕地產出率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舉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

2013年10月,國務院批復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的《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的總體目標,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十三五”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出,到2020年確保建成8億畝、力爭建成10億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

“十二五”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努力增加投入,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2016年底,各地累計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約4.8億畝。其中,國家發展改革委通過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規劃,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661億元,支持800個產糧大縣建成高產穩產糧田8960萬畝,形成了一批田成方、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糧食生產基地,糧食主產區畝均產能提高10%~20%,為實現糧食連年增產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業機械化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港珠澳大橋工程

1121746096_15066710115391n

▲ 中國公路建設史上實施難度最大的跨海橋隧項目——港珠澳大橋 (國家發改委供圖)

港珠澳大橋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大型基礎設施,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的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關鍵性工程。大橋建設對于完善珠江三角洲地區公路網絡,密切珠江東、西岸經濟社會聯系,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保持香港澳門持續繁榮穩定具有重大意義。

港珠澳大橋是我國公路建設史上實施難度最大的跨海橋隧項目。大橋全長約55公里,由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三地口岸和連接線組成。截至目前,海中橋隧主體工程已全線貫通;珠海口岸、香港口岸和澳門口岸正在抓緊建設;珠海連接線拱北隧道暗挖段已經貫通;香港連接線已全線貫通,橋面鋪裝和相關設備安裝正在抓緊進行。

2017年是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最后沖刺階段。目前,有關各方均以2017年底實現大橋具備通車條件作為工作目標,組織項目實施,全力實現大橋建設圓滿收官,確保大橋平穩過渡到運營期。

國家級新區建設發展

1121746096_15066710115471n

▲ 重慶兩江新區 (王正坤 攝;兩江新區官網)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圍繞推進新區持續健康發展,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新區發展建設的統籌指導與支持力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加強工作指導,在重慶兩江新區組織召開國家級新區年度經驗交流暨工作推進會,組織開展新區發展年度評估并將情況通報有關省市領導,發布國家級新區發展報告2016,指導舉辦國家級新區發展論壇,建立在線監測運行與溝通交流平臺。

推進改革創新,印發實施國家級新區年度體制機制創新工作要點,鼓勵支持各新區圍繞1~2個重點領域開展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在有條件的新區開展國家雙創示范基地、自由貿易試驗區、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等建設,推薦安排專項建設基金支持新區重大基礎設施和創新能力建設,增強核心競爭力。同時,按照從嚴把握的原則有序推進新區設立審核,報請國務院批復設立長春新區和江西贛江新區。

目前,新區發展呈現五大特點:發展勢頭總體強勁,繼續保持較快增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明顯,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主動融入國家重大戰略,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注重以人為本、綠色發展,發展環境面貌顯著改善。

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

1121746096_15066710115581n

▲ 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應用廣泛 (國家發改委供圖)

編制和實施《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規劃》全面統籌了各行業相關發展規劃提出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提出分階段逐步建成技術先進、自主可控、布局合理、全球覆蓋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有效滿足了行業和區域重大應用需求,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等提供了重要支撐。同時,通過建設北京、新疆、海南三站聯網、覆蓋全國的衛星地面系統接收站網框架,實現了與氣象衛星地面接收系統、海洋衛星地面接收系統之間的相互補充、協同發展局面,為提供多類型、高質量、穩定可靠的空間信息綜合服務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形成基礎設施骨干框架。按照一星多用、多星組網、多網協同的發展思路,在綜合滿足各部門主要業務需求的基礎上,基本形成了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骨干框架。

二是推進地面系統統籌建設。按照高效組網、協同運行、集成服務的統籌建設原則,在充分利用國家現有布局和資源統籌集約建設的基礎上,組織完成了“十二五”陸地地面系統、海洋地面系統、共性應用支撐平臺、定標場網的立項推進工作。

三是為促進航天產業商業化的發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組織開展了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高分辨率遙感業務衛星PPP試點工作。

國家石化產業基地規劃建設工程

經國務院同意,2014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結合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石化產業布局優化和產能整合提升,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布局建設形成若干世界一流的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

經過60多年的發展,我國石化產業已逐步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正處在由大到強的關鍵轉變時期。但我國石化產業也存在一體化程度低、規模化差距大、聚集程度偏低、資源配置失衡等問題。乙烯和芳烴是石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建設投資大、施工周期長、生態環保要求高,對于產業布局影響重大,在石化產業中極具代表性,我國乙烯、芳烴的對外依存度高達50%左右。同期,世界石化產業發展呈現一體化、規模化和集約化趨勢,聚集在資源產地或生產要素獲取成本較低地區。一體化發展可以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充分提升產業附加值。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有利于發揮規模效應,實現副產品集中深度加工,做到物盡其用,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廢棄物排放;統一配置公用工程和輔助設施,有利于增強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為進一步提高國內乙烯和芳烴保障能力,為新建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騰挪空間,集中規劃布局國家石化產業基地極為必要。國家石化產業基地的規劃建設,將有力推動我國石化產業安全、綠色、高效發展,提高國內主要石化產品的自給率,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方案》規劃布局的石化產業基地擁有地域空間相對獨立、安全防護縱深廣闊、產業集聚發展的優勢,具備較大的競爭優勢、發展潛力和較低的安全環境風險。《方案》印發實施兩年多來,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以廣東惠州、大連長興島(西中島)為代表的國家石化產業基地發展勢頭良好,關聯產業及公用工程逐步配套,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工程

1121746096_15066710115871n

▲ 蒙華鐵路洛河大橋 歐巍攝

蒙華鐵路北起鄂爾多斯,經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七省區,終至江西吉安,全長1814.5公里。該項目建成后,對優化煤炭運輸結構、完善鐵路網布局,優化開發蒙陜甘寧能源“金三角”地區資源,加強湘鄂贛等華中地區能源供應,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項目位于我國中西部地區,輻射7省(區),有利于加強區域經濟協作,帶動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更好落實扶貧脫貧、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

2014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投資總額1930.4億元,由16個主要股東組成蒙西華中鐵路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項目法人,其中中國鐵路總公司以外企業投資占比80%。項目法人對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項目的策劃、資金籌措、建設實施、生產經營、債務償還和資產保值增值全過程負責。

截至2017年8月,該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42億元,根據工程進度,擬于2019年底開通運營。

全民健康保障工程

1121746096_15066710116911n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強調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實現人人健康、家家幸福。十八大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圍繞強基層、補短板,著力推進實施了“全民健康保障工程”重大專項。

五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安排中央投資1100多億元,全力支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強化政府辦醫責任。投資安排重點向基層傾斜,向中西部傾斜,直接投向縣及縣以下的超過80%,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區的超過90%。

經過5年的努力,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特別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施條件得到全面改善,基本實現每個縣都有1~2所縣級醫院,每個鄉鎮都有1所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每個行政村都有1所村衛生室。為健康領域主要指標均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為推動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均等化,為深化醫改、建設健康中國創造了條件、夯實了基礎,也顯著提高了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深圳國家基因庫建設

1121746096_15066710117691n

▲ 工作人員在操作基因測序儀 毛思倩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更好地保護和開發我國生物遺傳資源,促進我國生物與健康產業發展,我國建成了技術領先、標準規范、共享服務、安全可靠的國家級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2016年9月,深圳國家基因庫已正式投入營運,標志著我國正式成為繼美國、歐盟、日本后,第四個擁有國家級基因庫的經濟體。

一是生物樣本資源儲存規模世界領先。國家基因庫主要由生物樣本資源庫(濕庫)和基因信息數據庫(干庫)構成。其中,生物樣本資源庫(濕庫)主要建設了低溫儲存系統、自動化樣本處理流水線、實驗室及配套設施,購置冷庫、液氮生物容器及液氮生物補給罐、測序儀等設備儀器1523臺(套),實現2000萬份可溯源性生物樣本的存儲能力,研究制定生物樣本采集、存儲和管理的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目前已存儲包含細胞、血液、組織等多種生物資源樣本超過1500萬管,存儲量超過英國、荷蘭、德國等國家隊列樣本庫和挪威世界末日種子庫,成為全球最大的綜合性生物樣本庫。

二是基因信息數據存儲和處理能力世界一流。基因信息數據庫(干庫)擁有數據庫一體機、計算單元、管理節點、各類操作系統等軟硬件設備1227臺(套),能夠實現對基因信息數據總量達500PB的訪問支持。數據量、存儲能力遠超美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日本DNA數據庫(DDBJ)和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EBI)等國際三大庫。

生態保護補償

生態保護補償是在綜合考慮生態保護成本、發展機會成本和生態服務價值的基礎上,采取財政轉移支付或市場交易等方式,對生態保護者給予合理補償的激勵性制度安排。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十八大以來做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明確提出要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強調,要加快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并對建立海洋、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完善生態綜合補償制度提出明確要求。

十八大以來,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建設框架基本建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不斷加大,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進一步提高,草原獎勵補助機制促進草原生態環境逐步恢復,流域生態補償形成了上下游地區協同保護生態環境的長效機制。以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為例,從2014年到2016年,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由480億元增加到570億元,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得到了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得到了提升。

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1121746096_15066710119361n

▲ 太湖流域水資源監控與保護預警系統示意圖(來自水利部網站,2016年5月發布)

十八大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認真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積極推進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編制實施了《“十三五”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建設規劃》,并通過安排相關中央投資積極推進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實施。

作為全國重點治理流域,國家高度關注太湖流域水環境問題。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印發了《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2013年修編)》,多次召開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省部際聯席會議,及時研究分析太湖治理形勢,對相關工作進行部署,并積極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太湖流域治理。

目前,在江蘇、浙江、上海兩省一市,以及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太湖流域水環境得到一定改善,富營養化趨勢得到遏制,河網水環境質量得到提高。根據監測數據,2016年太湖全年水質總體評價為V類,與2012年相比,氨氮、總氮平均濃度分別下降67%和18%,高錳酸鹽指數和總磷基本保持持平。流域重點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56.5%,較2012年提高約16個百分點。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循環化改造工程

1121746096_15066710119771n

▲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天津開發區”)是1984年成立的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是天津濱海新區的核心區和標志區。2016年,天津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3049.8億元,同比增長10.6%,成為全國首個GDP突破3000億元的開發區,約占濱海新區GDP的30.5%,約占天津市GDP的17.1%。

2012年實施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工作以來,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批復的《實施方案》,天津開發區立足一區多園、綜合型產業園區的特點,緊緊圍繞優化園區空間布局、調整提升產業結構、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加強污染集中防治,強化基礎設施共享等七方面工作任務,重點推進了16個重點項目,總投資9.9174億元,補充完善了園區基礎設施及支柱產業的循環經濟鏈,提升了循環經濟公共服務能力,切實實現了經濟穩步發展的同時資源能源利用水平不斷提升,節能減排成效也愈加顯著。2015年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109公斤標準煤,萬元地區生產總值新鮮水耗3.09立方米。

編輯:劉小源

01 02

關鍵詞:建設 發展 工程 國家 項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