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留守二代已出現 或形成代際傳遞

2016年11月23日 15:31 | 作者: 程曼祺 胡寧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麻木者醒來

2014年7月的一天,一個匿名網友在知名網站知乎發起了一個提問:“曾經的留守兒童長大后是個什么狀態?“

帖子快速發酵,到現在,帖子下已蓋起來了16頁高樓,300多人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這是曾有留守經歷的一群人的集體傾訴。“只有當個人的痛苦體驗進入集體關于自我身份意識的核心時,創傷才出現在集體層面。”上海行政學院劉建洲教授這樣分析道。

知乎跟帖中許多人都是成年后才知道自己曾是留守兒童。“當時不覺得有什么特別,周圍家庭都是這樣,父母不出去反而不正常了。”蔣能杰對記者說。直到20歲,上大學的蔣能杰看到一篇關于留守兒童的文章,才突然感覺心被刺中了。

這種自省是隱秘而遲到的,在現實生活中,留守兒童身份認知常被當事人本能抗拒。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旭東曾組織學生進行過返鄉調查, 有個同學家訪一個留守家庭時發現一個細節,孩子在學校發放的信息表“是否是留守兒童”一欄,寫的是“否”,訪談者小心翼翼地問他為什么這樣填,孩子就立刻把話頭岔開了。

訪談過程中,“電視里開始播出一個留守兒童電視片,他像被刺痛了一樣,立即站起來換了臺。”據學校后來的總結,這次回鄉調查中,當問到是否喜歡留守兒童這個詞,被訪者全都回答否定,并表示不愿意接受別人幫助。

當事人的刻意隱藏讓許多觀察者產生了迷惑。2016年,報告文學作家關軍受公益組織“上學路上”委托,住到甘肅一所九年制鄉村學校采訪了3個月。剛接觸到基層教育工作者,他聽到的卻是“留守兒童并不是個嚴重問題”。

新舊兩任校長都認為,當地家長大多不關心孩子的學業,甚至有打罵孩子的惡習,“這樣的家長留在家里又有什么溫暖?”隔輩撫養總歸要溫和得多,哪個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他們認為“很難說”。

家人不在身邊會影響子女的學習嗎?受訪的幾位老師都覺得,情況因人而異,有的孩子會放松學習,有的孩子則更加自律。至于青春期問題,“所有孩子都有的吧,而且留守孩子很多,大家一樣,也就沒啥可自卑的。”

“留守兒童是個偽問題”,這個觀點上下都有很多支持者,“難道這只是社會精英的臆想,被人為夸大了嗎?”關軍一度對自己此行的意義產生了懷疑。

實際上,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認識,全社會都經歷了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并呈現了精英先導的鮮明特征。

最早的關注來自學界。1995年2月,孫順其發表在《教師博覽》雜志上的《留守兒童實堪憂》一文,可視為最早討論農村留守兒童的文章。2001年6~7月,史靜寰教授等進行了“農村外出勞動力在家子女狀況研究”,這是最早的留守兒童專題研究。自孫順其文章后近10年,這個問題只做為一個概念討論,政府沒有介入,媒體也少有報道。

轉折出現在2004年。這年5月,教育部召開了“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座談會,次年5月全國婦聯又在鄭州召開“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支援行動研討會”,據曾參加“鄭州會議”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段成榮回憶,“各省市婦聯、共青團、關工委,加上學者兩三百人,可能是頭一次就留守兒童問題召開如此大規模的會”。

兩次會議都認為留守兒童問題已是嚴重社會問題,但會議只是“研討”,沒有提出更多實際的措施。“當時沒有調查數據,會議報告也承認現狀認識不清。而且婦聯畢竟只是個群團組織,沒有權力部門協調,很難有實質進展。”中國農業大學葉敬忠教授曾這樣評論。

但這兩次會議確實推動了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2005年,第一本關于留守兒童的書籍《關注留守兒童》出版,學界、輿論界的討論迅速增多。

國家層面的關注, 2006年是個重要年份。在這一年全國兩會上,24位政協委員提交了《關于為農村留守兒童建立成長保障制度的提案》。同年秋天,國務院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全國婦聯等12個部門共同組成了農村留守兒童專題工作組。

2008年,“留守兒童”字眼首次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中。自2012年開始,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上,農村留守群體的保障問題都成為固定的內容。

“到2010年,留守兒童問題已得到上下普遍重視,但社會的認識還限于對當下問題的憂慮,還沒意識到這個人群心理問題潛在的后患。”長期追蹤報道留守兒童的記者陳然說,“當第一代留守兒童成年走入社會,尤其自己成為父母后,他們的心理問題就開始集體顯現,尤其“富士康13連跳”后,學界才率先關注到這個問題的潛在后果。”

“至于‘知乎高樓’式的傾訴,應當被看作是一種集體自省。”陳然說,除了身份認同,他們在對待自己后代問題上也表達了格外一致的警醒:

“以后我們有小孩兒了絕對要帶在自己身邊,就算再累也得帶著。”

“如果沒有經濟條件,我不會把孩子生下來。”

“我不會生孩子了,女,25歲。”

留守綜合征

在農村,兒童留守最常見的形式是隔代撫養,據民政部最新的調查,祖(外)父母陪伴占到89.3%。“這些老人年老體衰,文化程度不高,許多地方一人要撫養多個孫輩”,張旭東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不要說精神心理上的輔導,就是基本物質條件,有的人都很勉強。

一篇田野筆記曾講了個故事:一個小男孩被拴在一棵樹上,過去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孩子太調皮,爺爺管不了他,只有采取這種“粗暴”措施。“沒辦法,經常闖禍。”爺爺直嘆氣,“他爸媽不在,我們追不上他呀!”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留守 兒童 孩子 父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