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视频在线不卡,久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29,六十路老熟妇乱子伦视频日本,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文章做法

梁衡:從我的新聞實踐談起

2016年06月06日 09:31 | 作者:梁衡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編者按: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曾說:寫散文,寫人物,“能夠寫到形似,已屬不易,而能夠寫到神似者則不啻為上乘。可是梁衡卻不以神似為滿足,他追求一種更高的水平,異常執著地追求。”他追求的是什么呢?季先生說他想來想去,最后想到一個詞,即“境界”。梁衡先生從文法、章法、技法的文學寫作、欣賞層次講述文章做法。本期講壇是梁先生的一篇演講,現將內容摘錄發表,以饗讀者。

梁衡

梁衡

精彩閱讀:

■寫作的目的就是:文章為思想而寫,為美而寫。這是我一直堅持的。文章在社會生活中有兩種功能:一是傳播信息、知識和思想;二是傳遞美感。

■文章的意境有三個層次。一是形境,是描述美,含描寫與敘述兩個方面。二是情境,心情的抒發,抒情美。三是理境,有哲理,哲理美。三境具全,文章才有美感。

文法——文章之根基

文章的文法主要指寫作的目的、文章的文體、修辭等最基本的要素,這是寫作之前提,也是寫作之根基。

我先講寫作的目的。寫作的目的就是:文章為思想而寫,為美而寫。這是我一直堅持的。文章在社會生活中有兩種功能:一是傳播信息、知識和思想;二是傳遞美感。

對美感的追求是人與生俱來的。漢字本身就是一種美的元素,它包括聲、形、意,依照語法和修辭組織組成了字、詞、句、篇等,追求內容表達,同時也追求美。文章有美感,就像繪畫、音樂、雕塑一樣,同是藝術品。

語言表達有兩種方式:一是普通表達,講清內容即可;第二種是要換一個花樣,除了內容還追求美。這好比足球場上,一腳射門可以;但不這樣,來一個倒鉤更精彩,雖然都是得一分,含金量不一樣。舉一個例子,在北京的西四附近,有一個飯館叫“天然居”,它有一副這樣寫的對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如果普通表達就是請你來吃飯,現在用修辭學上的“頂真格”,有回環往復之美,又提升了顧客的身份,飯也吃得舒心。湖南桃花源景區有一塊碑,上面一首詩:“牛郎織女會佳期,(月)底談情又賦詩。(寺)靜唯聞鐘鼓響,(音)停始覺星斗移。(多)少黃冠歸道觀,(見)機而作盡忘機。(幾)時得到桃源洞,(同)彼仙人下象棋。”取末句一字的半個字,來做下句的第一個字,有奇巧之美。可見,人們一張嘴說話,提筆寫字就求美,美的基因深植在字詞中,就像我們穿衣服,先不說樣式,從材料開始就大有講究。

清楚寫作目的后,我們就要對文章的定義和基本體裁做一番了解了。

文章的定義,它可又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從廣義上講,文章是有內容的單篇文字。為什么強調單篇?是為了和書本相區別。廣義文章可以分三大類:應用類、新聞類和文學類。文學類里面的散文,所傳達的主要是思想、情感和審美。在這三大類里面,一般我們要求第三類要有美感,是為文學藝術,前兩類并不要求美感,不在藝術范疇。因此,文章狹義的定義是:表達思想內容并能產生美感的單篇文字。

文章的基本體裁有四種,即描寫、敘述、抒情和論說。不管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公文,甚至是學生作文,都脫離不了這四種。描寫的對象是景物,是客觀的,是靜態的、無生命的東西,它要求一種客觀的態度。比如中學課本里魏學胎的《核舟記》,描寫在一個小果核上刻了一條船,船上有人有屋;老舍的《濟南的秋天》,描寫濟南秋景和水里的草。我收入課本里的《壺口瀑布》也是描寫水,寫黃河之水。敘述的對象則是人和事,要有過程、有故事,是動態的,它的主要用途是新聞和文學,新聞中的消息和通訊一般就用敘述來寫。如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在西湖看雪,有飲酒之人及其對話,還有人的心境;朱自清的《背影》中敘述父親怎么過鐵道等。抒情的對象是情感,是主觀的,是一種心理狀態,主要用途就是文學了。最典型的林覺民的《與妻書》,還有蘇東坡的《前赤壁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的作品《夏感》敘述對夏天炙熱的那種情感,《覓渡,覓渡,渡何處》抒發對瞿秋白烈士的懷念之情。議論主要針對于事情的狀況和道理,它是從主觀到客觀,要解決一個問題或者要提出一種觀點,它仍然是靜態的,帶有哲理性,主要用途就在應用文和政論文中了。如賈誼的《過秦論》、毛澤東的《別了,司徒雷登》,我的作品中影響較大的就是《大無大有周恩來》,這些都屬于議論性的文章。這四種體裁一般在應用中,通常是混合使用,很少有人單一使用。

在修辭學上,有兩個最基本的分類,一個是消極修辭,一個是積極修辭。這個非常關鍵,為什么呢?消極修辭主要是要求概念清楚,邏輯嚴密;積極修辭主要要求生動形象,有色彩,有感情。

應用文,特別是法律語言是典型的消極修辭,而文學就是積極修辭,比如《水滸》上講黑旋風李逵,手持兩把大斧,哇哇大叫,形象生動。處于應用文和文學兩種文體中間的是新聞文體,新聞到底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修辭,過去沒有人研究過。10多年前新聞界有一場討論“消息能不能散文化”。那時我在新聞出版署任副署長,要我寫一篇討論結語。大家都知道我是散文作家,我應該支持新聞散文化隨筆化,但是我反對,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當時提出了新聞與文學的12個不同。

我認為,研究寫作,應先把這四個基本文體、兩大類修辭分清楚。

編輯:邢賀揚

1 2 3

關鍵詞:梁衡 新聞實踐 文章做法 文法 寫作

更多

更多